星星小说网 > 悬疑推理 > 小村魅影二

第17章 李云帆再进龙华 达师傅细细道来

  • 作者:独眼河马
  • 类型:悬疑推理
  • 更新时间:2021-07-04 14:39:23
  • 章节字数:5096字

第十七章 李云帆再进龙华 达师傅细细道来

第二天早晨,李云帆和陈皓合计了一下,决定和卞一鸣再到龙华堡去一趟,务必要找到达师傅;其它同志们在村公所等候小村魅影二。

吃过早饭以后,房书记推来了一辆自行车,加上孟书记的永久牌自行车,他们准备骑自行车到龙华堡去。孟书记那辆自行车,就是为同志们准备的,有一辆自行车,走起路来方便。

孟书记和卞一鸣推车的时候,葛大娘从屋子里面追出来,往孟书记的棉衣口袋里面揣了几块玉米饼和几个咸鸭蛋,同志们到龙华堡找人,不知啥时候才能回来,饿了先垫垫肚子。

搬着自行车上船,这对孟书记来说没什么,但对于卞一鸣来说,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他把自行车扛在肩膀上,别说上船了,就连石阶都下不去,右脚试了好几下,都没有迈下去。

二墩子跳上岸,一只手拎起自行车的大杆,就像拎一只小鸡一样跳上了船。

从黑河渡口到黑松林,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路两边怪石嶙峋,弯道还特别多。平缓的地方,可以骑一下,高低不平和上下坡的时候,就得推行几步,李云帆本来是想坐在卞一鸣的车后座上的,可李云帆刚跳上车,卞一鸣的车龙头就不是自己的了,最后,李云帆不得不坐到孟书记的车上去了。

七点五十分左右,李云帆他们到了龙华堡。

遗憾的是,他们又扑了一个空。达师傅不在店铺里面,坐在店铺里面的还是他的孙子海子。

正在同志们失望的时候,海子从店铺里面迎了出来:“我爷爷昨天晚上就回来了,大概是受了一点风寒,在家里面躺着。”

“这……”李云帆有点犯难了,达师傅生病,在这时候登门造访肯定不合适。

“孟书记,你和公安同志等一下。”海子出店铺,朝供销合作社走去,大声道,“马师傅,请你帮我照应一下店铺,我回家去一趟,顶多一个时辰。”

马掌柜应声走了出来:“你去吧!多长时间都行。孟书记,这么早啊!”

“马掌柜,辛苦您了。”

海子从店铺里面推出一辆自行车,一脚跨上自行车,向南骑去。孟书记和卞一鸣蹬车跟了上去。

达家在龙华堡的南边,过桥之后,骑车子要走半个小时,村庄的名字叫柳云浦小村魅影二。

进村第三家就是达家的庭院,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经营了好几代的庭院,高高的院墙,紧闭的院门,墙头上摇曳着一些杂草,墙下面的青砖,有不少地方已经风化剥落了。因为院墙太高,再加上院墙内外高大而古老的红枫树,所以只能看到屋檐和屋脊的一部分。

开门的是一个六七岁的、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爹,你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樱子,太爷好些了吗?”

“大夫刚走,太爷好多了。”

“谁在外面啊?”

“爷爷,是我——海子。”

海子一边应者,一边把同志们领进了一间堂屋,这是一个三合院,房子有十几间。

“你这时候回来,店铺谁照应啊?”

“这您就放心吧!马掌柜在店里,我昨天晚上跟你说的那件事情,您还记得吗?孟书记和公安局的同志来了。”

“快把同志们请进来。”

走进东厢房,李云帆看到,床上躺着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者,白净的额头和颧骨上已经有了不少深褐『色』的老人斑,他一边从床上慢慢地坐起来,一边往鼻梁上架一副老花镜:“孟书记,你们快坐下来。”

屋子里面有一排靠背椅。同志们在靠背椅上坐了下来。

“海子,泡一杯茶来,用龙井。”达师傅道。

“老人家,打扰了。”

“昨天晚上,海子已经跟我说了。不必客气,有什么要问的,但说不妨。”

“达师傅,请您看看这对银手镯。”

卞一鸣从包里面掏出银手镯,站起身,用双手将银手镯递给了达师傅。

“老先生将眼睛扶正了,先看看手镯的外面,然后看看手镯的里面,他显然是在看落款。”

同志们在静静地等待。

达老先生抬起头:“这对手镯是银匠打给自己家的人用的。”到底是银匠世家,说出来的话都透着那么一点内行的味道。

“打给自己家的人用的?此话怎讲?”

“干我们这一行的,吃的是名气和牌子的饭,所以,每一家的银器上都有自己的记号。”记号就是史可染所说的落款。

“每一家都有吗?”

“对。我们达家的记号是梅花。”

海子端着一个茶盘走了进来,他把茶杯放到了同志们的面前,屋子里面顿时弥散着一股清香的茶叶味。

“海子,你去西屋拿一对银手镯来。”

海子转身出屋,不一会又走了进来,手里面拿着一对银手镯。

“给公安同志看看。”

李云帆拿起银手镯,在银手镯的内侧看到了一个梅花标记:“达师傅,夏家——就是夏清泉,您应该很熟悉吧!”

“我们师出同门,他比我小几岁,从十几岁起,我们俩就跟着师傅赵得福学艺,现在——在龙华堡,只有我们两家还没有倒,照目前这种形势看,这门手艺恐怕要做到头了。”

“达师傅,夏家银器上的标记是什么呢?”

“是竹叶——是三片竹叶。”

“您刚才说,银匠自己家的人用的首饰用不着留记号,这是为什么呢?”

“我刚才不是讲了吗?在出售的银器上做记号,是为了告诉别人,这个东西是我加工的,自己家的人用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达师傅,您觉得这对银手镯的做工怎么样?”

“做工属上乘。”

“您见多识广,又是这一行的老前辈,这样的做工会出自何人之手呢?”

“这——我说不好,不过,从这对银手镯的图案和做工来看,很像我师弟夏清泉的手笔。”

这对银手镯终于和荣家人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大姑娘已经成了夏家的人,但至少还和荣家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虽然达老先生没有完全肯定这对手镯就是夏清泉的杰作,但至少有了一点往一块凑的意思。

当然,现在还不能在这对银手镯和夏清泉之间划等于号。也许玄机就在这里面,如果银手镯上有竹叶的标记,虽然能确认银手镯就是夏清泉加工的,但有一个不争事实是:夏清泉加工的银手镯有很多,要想在这个未知数中寻觅到无名女尸的影子,无异于大海里面捞针。现在,如果能肯定这对没有记号的银手镯就是夏清泉加工的,那么,调查的范围就小多了。当然,李云帆和卞一鸣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同志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这次的龙华堡之行,终于有了一点实质『性』的进展。最开心的当数卞一鸣。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