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乡长升职记

第61章 谈古论今

  • 作者:梦筠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4 19:44:10
  • 章节字数:12300字

时间转到了历史上的八十年代,中国发生了天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拔乱反正的进一步深入,各类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正在陆续进行着。当余鸿才看到那些过去的坏人一个个从牛鬼蛇神又回到了人类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春天来了。

虽然最后给他的结论还是没有完全达到他的要求,他被脱掉了反革命的外衣,只是工作却没有落实,可是公社还是让他来当这个文化站长,还兼职公社的电影放映员,他认为也很满足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找上级,让他再回到学校呢,他说,国家还有那么多的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时间还长着呢,怕什么嘛,不就早点迟点吗?

自从当上文化站长后,余鸿才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成天乐呵呵的,逢人就说,相信我们的党是英明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就没有我余鸿才的今天。虽然我余鸿才也是过了不惑之年,但是人还年富力强嘛!

对夏天这样的年轻人来到冷水,他认为国家的希望在今天,冷水的希望就在夏天他们身上,现在夏天又来到他这里,他不由得随口而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夏天虽说是大学生,但他有多大的能耐呢?余鸿才就想考考他,之前夏天曾给他书法,他还不满足。他要试一试他的文才,他和夏天闲谈,就是要探个水落石出。

余鸿才抿了一口茶,随口也是随便地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可是有的人就是不问,甚至有的人不懂也不问,那是很不好的现象。

读书是为了什么,那些人就没有弄明白。

夏天回答,读书嘛,是为了明理。

余鸿才击掌回答,说得对极了。古人说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知夏干事对趣对呀,楹联呀有没有研究,我可收集了不少。

夏天饶有兴趣地问他,说来听听,余鸿才开始卖起关子来,我来说,你来对,好吗?好呀,只是我才疏学浅,怕是对不好让老师笑话,没事没事,我们只是弄着玩罢。

余鸿才开口便来: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绫绸纱。

要穿绫绸纱,

还得官宦家。

夏天笑了,在校时,他也用这个来蒙人,他只是故意停了一下,就从容地回答:

三字同旁稻穗稷,

三字同头屎尿屁。

吃了稻穗稷,

变成屎尿屁。

余鸿才听了,笑得气都回不上来,你呀真是个聪明人,本来这是骂人的,可是从你品读中出来就变了,变了哟。夏天谦逊地说,我哪能对你余老师不恭敬呢?

余鸿才刚才牛刀小试,知道夏天心里有货,他就加深了力度,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夏天听了,心里也挺得意。

这个嘛,还是有一个故事的,夏天说到这里,他对余鸿才说:“请等我一下,马上就来。”说完他飞也似地跑回公社大院,因为他正好买了一本关于四川成都望江楼的书,那上面收集了余鸿才所说的那副对联,因他只翻看了一下,记得不是很清楚,他不能乱说。

当夏天气喘嘘嘘地回来时,余鸿才见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对夏天实事求是的态度,余鸿才大为赞赏,他看到夏天并不是那种胡吹乱砍的人,心里就对他的好感更近一层。

夏天把书翻到望江楼的介绍时,两个脑袋聚在一起,他们轻声地读起来: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www.youxs.org,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

薛涛字洪度,长安(今属陕西)人。随父宦居蜀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父丧后,因家贫,十五岁编入乐籍。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得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能出入官府,曾做过校书郎,时称女校书。据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都对她十分推崇,并写诗互相唱和。可惜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九十余首。

公园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因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遂成国内名竹荟萃之地,也被称为“竹子公园”或“锦城竹园”。目前园内的竹子品种有150余种之多,不仅有四川产各类名竹,还引进有中国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一带所产稀有竹子。主要品种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鸡爪竹、紫竹、绵竹、胡琴竹、麦竹、实心竹等。

望江楼,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高39米,共4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物。

位于崇丽阁西侧的濯锦楼,两层三间,略似船形,因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名濯锦江,濯锦楼因此得名。楼呈船形,据说是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位于崇丽阁东侧的吟诗楼,依据薛涛晚年所住碧鸡坊之吟诗楼而建,四面敞开,三叠相依。吟诗楼西南方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园内还有传为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实际上此井为明代蜀王仿制薛涛笺取水之井。

院内有薛涛墓冢。

其实,除了薛涛,望江楼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意义。今天望江楼所在的位置,古代叫玉女津。津就是渡口的意思。为什么叫玉女津呢?这是因为在唐宋时期,这个渡口比较繁华。当时,锦江两岸是四季花开不断,姑娘们常常从浣花溪上船,一路留连观赏美景,玉女津所在的渡口就是终点,使这个渡口常常美女如云,带有许多灵气。同时,要远行的人们往往从万里桥码头上岸,亲朋好友同船相送,送到玉女津,一般就不能再向前送了。送行者下船,远航的船云帆高挂,船向前拐过一个弯,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薛涛是唐朝有名的乐伎,与唐朝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裴度、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往来唱和,曾被元稹赞誉被“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她用自己的井水制出的纸在当时很负盛名,被称为“薛涛笺”。薛涛生前并不住在今天的望江公园,只是死后葬于成都东门外的锦江畔,望江公园内有她的土冢,高6米,周长10余米。到明代时,蜀献王朱椿为了纪念薛涛,就在今天的望江公园打井建作坊,仿制薛涛笺。由于井水经砂质地层过滤,甘甜清冽,所制出的纸号为上品。到了清康熙年间,在井旁刻了一通“薛涛井”的石碑,从此,人们就以为薛涛故里在今天的望江公园了。

到清嘉庆年间,陆续建成了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建崇丽阁。崇丽阁取名于晋代大文学家左思有名的《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已成了今天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四层楼的崇丽阁外观十分精美、壮观,上两层八角攒尖,下两层四方飞檐,突突立于江边,望江水千古流逝,看西北雪山雄姿。在宋代的时候,这里也曾修建望江楼,陆游就曾在此登楼望景,并写下了“雪山西北横,大江东南流”的《登楼》诗。建于锦江边的崇丽阁与江水浑然一体,整幅图面刚柔相济,雄浑与灵性合二为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崇丽阁有两幅对联全国闻名,称得上是对联中的精品。其中一幅对联长达212个字,以景达情,说古论今,全联一气呵成,气吞山河。此联出自清代长联怪杰钟云舫之手,他曾在江津的临江楼撰写了长达1612个字的长联,至今也是全国第一长联。据说,当时钟云舫因告发贪官,反而被打入监牢,特撰此长联,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瓢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端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上联意思是说,登上高高的望江楼,统览远近河山,江山如此多娇。唐代的李德裕、宋代的范成大在茂州修建的筹边楼,正可使骚人墨客到此楼上吊古。薛涛春闺苦短,负心的元稹只留下枇杷巷深,寂寞难度,如今空留香坟一座。而今天那些寻花问蝶之流,贪恋于醉生梦死之中,不禁让人振臂高呼,问这半江明月,究竟是谁家所有?下联的意思是说,千百年来,蜀中局势风云变换,上演出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呼唤出英雄不断。卧龙岗上的诸葛亮,殒没于落凤坡的庞士元,氐族英雄李雄,井底之蛙的公孙述,一时间铁马金戈驰骋疆场,一时间又银笙玉笛醉生梦死,都似过眼云烟。倒不如自个长歌短赋,以消愁解恨,沐受这大好风光。想不到自己却怀才不遇,天地之大,竞无容身之地,孙悟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且向高楼俯首而看,哪一块云,是属于我的天空?

崇丽阁还有一副奇联,据说是清代的一位江南才子,一天登上望江楼,看到沿江景色美不胜收,一时兴起,写下了上联,顿时称绝,于是沉醉于上联的意景里,下联怎么也写不称意,只得报憾将上联书于望江楼上。一百多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前来应对,都不能如意。上联是:“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让人心醉的下联,何时才能有绝对?

蜀山蜀水多出女才子,且不说让天下男人都俯首帖耳的武则天,就是卓文君、薛涛以及后来杨升庵的妻子黄娥等人,都是一代名女,让后人景仰不已。想当年薛涛以诗和自制的“薛涛笺”名于当世,也让唐朝三朝宰相裴度,尚书元稹,西川节度使韦皋,大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心仪向往。韦皋将薛涛招入自己的幕府,以使自己能与她朝夕切磋诗艺,并十分正式地表奏朝廷授予薛涛校书郎之职,从此以后,人们就称薛涛为女校书。由此可见唐朝朝野上下都是十分开放的。元稹更是与薛涛一见钟情,相爱四年之久。

元稹当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成都,在此之前,元稹早闻薛涛大名。新近丧偶的元稹到成都后,急于与薛涛相识,经朋友的介绍,二人相识,一见如故。从此二人诗乐唱和,相互倾吐真情,过着如胶似漆的日子,一幌就是四年。现存薛涛《洪度集》里的爱情诗,大多写于这段日子。“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鸳鸯草》)从这些爱情诗里可见当时元稹与薛涛爱得至深,已经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后来,他们因一些小事发生了不快,感情渐渐出现裂痕。薛涛负气离开了元稹,不久元稹也接到了调令,要赶回长安。此时的薛涛与元稹,心里都有些后悔,但都没有将心事说出来。元稹临行时,薛涛特地到停泊在锦江上的船上去为他送行。薛涛为元稹摆上酒菜,二人相对无言。元稹当时的心情也是十分复杂的,接到调令返回长安,不知前景如何,心中虽然爱着薛涛,又怕连累她,因为薛涛的心太细腻、人也太娇弱。薛涛深情地望着元稹,一心想和好如初,跟随他走遍天涯,可一个女子却难以开口。就这样,船启程了,薛涛站在岸边,默默地看着船的离去,脸上已是泪洒千行。

元稹离开后,薛涛已经没有了寄托,痛苦缠绕心头。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后悔,于是把自己对元稹的万千思念通通写在了诗笺上。她用自制的诗笺写了一百多首情诗寄给元稹,“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表达了薛涛对元稹无尽的思念之情。元稹接到薛涛的诗后,为薛涛的真情所动,使埋藏到心底的感情又萌生出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表明了元稹依然爱着薛涛。

由于蜀山悬隔千里,元稹再也没有到成都来。后来,元稹调任浙江,遇到了另一个才女,就与其结百年之好。薛涛得知消息后,痛苦之情无以复加,发誓终身不嫁。薛涛后半身的作品,大多是幽愤的感人之作,主要是她失恋的缘故。

现在滨临江边位于望江楼旁的濯锦楼,在清嘉庆年间修建时,设计成一船舫形状,就是为了纪念薛涛为元稹送行而建的。薛洪度如果在天有灵,看到千年后,后人对她如此尊重,栖息于锦江边的灵魂一定是知足了。

1958年3月,成都会议结束后的次日下午,前往望江楼公园游览。他登上崇丽阁顶楼时,凭栏远眺,曾漫声吟咏流传已久而未得对句的咏楼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当时非常想知道恰当的下联,但未能如愿。其实,早在三十年代,四川省什邡县的李吉玉就对出了下联。一次,李吉玉在县城北面的珠市坝散步,发现坝内有一口井,井旁有一块清朝嘉庆年间树立的大石碑,上刻“古印月井”四个大字。他触景生情,想起了望江楼上咏楼上联,于是对出了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由于李吉玉默默无闻,在1939年就去世了,所以这一下联就没有广为流传。因而,也未能见到,如九泉有知,他将引以为慰。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看来这李姓才子还对得很不错,就是千古对万年似的不妥,可是一时又想不起如何来巧对:“看来我们也是凡夫俗子,只有高人才对得上哟。”夏天和余鸿才读完以上文章,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了不起,你真是博学多才,我才孤陋寡闻了,余鸿才甘拜下风了。”他对夏天伸出了大拇指。“现在的青年们再没有对对联的兴趣了,可是你还能把这方面的书买回来认真地研读。”

对余鸿才的夸讲,夏天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的脸红了:“余站长,你不要说那么多,我本对对联之类的不是很在行,只是碰巧了,才能对上你所说的,其实我是读理科的,后来上大学又是学的农业专业,在大学里可不比上高中,基础课就很少了,对文学那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是没有开这样的课。”

“那更说明你了不起,就凭中学时候学的,对付我这样的所谓老秀才也能做到游刃有余,不正好说明你当初的工夫下得深吗,如果说在中学阶段没有做到细致深入,基础没有打好,就比如我们现在的盖房子,根基不牢就是你修到天高万丈,也是要垮下来的,那首歌不是这样唱: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这个理哟。”

余鸿才刚才还在和夏天谈论对联的事,可是他说着说着就变了调,夏天很理解他此时的心情,虽然他离开教育战线已是多年了,可是生活中他就是一个教师,作为在他的一生中最为辉煌,最引以为荣的时刻,他怎么能忘得了的。

虽然余鸿才是跑题了,可是夏天却不想把他的话打断,由他去说,一个人闷在心里太久了的话,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发泄出来,那就如一个人憋在水里,突然从水中露出头来大大地出口气那样,是很爽很爽的。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