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读《史记》之汉武帝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4

  • 作者:王立群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4 20:54:14
  • 章节字数:4502字

《史记》有一篇《季布列传》写道:

季布原是项羽手下的一员虎将,多次打败刘邦,刘邦对他恨之入骨。项羽兵败自杀之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且宣布:胆敢窝藏季布者灭三族。季布躲到当时的大侠朱家家中当奴隶。朱家为了营救季布,亲自到京城拜见刘邦最信任的太仆夏侯婴。朱家对夏侯婴说:两主相斗,各为其主。季布作为项羽的部下,尽心尽责,那是他的本分。皇上能把项羽的臣下都杀光吗?如今,皇上刚得天下就报私仇,怎么能显示宽广的胸怀呢?真把季布逼急了,他逃到北边匈奴或者南方越人处,岂不是拿壮士资助汉朝的敌人?刘邦听后,立即赦免了季布,并封季布为郎中(皇帝的侍从)。汉惠帝时,季布当了中郎将,阻止了吕后对匈奴用兵。汉文帝时,季布又担任了河东太守,成为汉朝一代名臣。

在《季布列传》结尾,司马迁说:在项羽那样以勇猛著称的名将面前,季布能凭自己的勇敢显露名声,可以称得上是壮士。但是,季布为了保全性命,在朱家家中当奴隶,这是多大的耻辱啊!为什么季布不选择死亡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才,他把受辱不当作是一种耻辱,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典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

可见,司马迁对季布的认识、评价正是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终生追求,何惧屈辱?能成大事者,在这一点上,概莫能外。

2.?金钱观。

司马迁面临宫刑之时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以钱赎罪。武帝时期,许多参加对匈作战的将领犯了死罪都以此买命。司马迁拿不出五十万钱而惨遭宫刑,这使司马迁对金钱有了新的看法。

司马迁继承了荀子的思想,承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务实的观点。

《史记?货殖列传》认为:追求富有是人的天性。司马迁说:天下人忙忙碌碌,都是为追逐利益而来。拥有一方土地的王侯,还嫌自己不够富有,何况是天下百姓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我们民族的传统一向重义轻利,儒家提倡安贫乐道,言利者会被人们不齿。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一段名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赞赏颜回安于清贫,也就同时贬斥了物欲和金钱。然而,不衣不食,何谈礼仪廉耻!司马迁似乎有所洞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正当的,只要是“取之有道”!

3.?犀利深刻。

司马迁刻画历史人物,入木三分;原因在于,司马迁从自己的经历中读懂了许多历史人物,读懂了许多他过去认识不深刻的东西。

从来史官对本朝皇帝都十分敬畏,司马迁是个例外。高祖十年(前197),陈豨被逼造反。刘邦亲率大军平叛,吕后利用陈豨事件诛杀了韩信。刘邦得知韩信“谋反”被诛一事后,派人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萧何五千户,还派五百士兵作为警卫。文武百官得知萧何加封,纷纷前来祝贺。原秦朝东陵侯召平却前来吊丧。萧何大惊,询问原因。召平说:相国的大难从此开始了!你想,为什么皇上在外风餐露宿地平叛,你奉命镇守关中,不受征战之苦,反而受到加封?因为韩信刚刚谋反,皇上怀疑你也有反意,所以加封你。希望你不要接受任何封赏,把全部家财捐出来作为军费,皇上一定很高兴。萧何赶快依计行事。刘邦对萧何的这种做法有什么反应呢?《史记》中《萧相国世家》写了四个字:上乃大悦。

萧何是什么人?他是刘邦早年在沛县时的上司,一向对刘邦关爱有加。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带领全族人一直追随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功臣争封,大臣们都主张曹参的功劳第一;唯独刘邦坚持萧何的功劳第一。刘邦说,所有的功臣都是猎狗(功狗),唯独萧何是指挥猎狗的猎人(功人)。(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可见,刘邦对萧何多么信任!但是,韩信事件之后,刘邦对萧何也不放心了。“上乃大悦”四个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刘邦对开国功臣的猜忌之心。把一个开国皇帝的心事剖析得如此深刻,二十四史中唯独《史记》能做到!

唐人刘知己说,写史要具备“三才”:史才,史学,史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史识。史识是史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史书只是材料的堆砌。《史记》固然离不开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开创之功,离不开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博闻广识;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铸就司马迁修史的伟大灵魂。真正让司马迁区别于其他所有史家,让《史记》有别于其他所有史书的关键,是司马迁的不幸遭遇。正是这种不幸遭遇,造就了司马迁的史识,铸就了司马迁的伟大。

遭受宫刑之前,司马迁一心要当一个皇帝的忠臣、宠儿(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但是,惨遭宫刑之后,他沦落到太监般的尴尬地步,被开除出社会正统之列。至此,他不再书生之见,不再人云亦云,而开始有所怀疑有所批判,拥有了充满个人意志的识见和胆略,千古不朽的《史记》横空出世。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史学家和一部卓绝的史学著作。这个让司马迁生不如死又死而后生的汉武帝,到底是草菅人命还是天威难测?如此性情中人,是通过怎样复杂的斗争登上权力顶峰的呢?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