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官像

第一百一十二章 造化弄人(6)

  • 作者:竑霖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5 11:59:17
  • 章节字数:8758字

导读:

徐才在听完赵未平的发言后,悄声地问沈宝昌“他的发言内容向你汇报了吗?他怎么能这样不经乡党委研究同意就讲了出去?是代表他个人还是村里?”

沈宝昌咬着后牙槽,一声没吱。

正文:

赵未平的从容镇静和侃侃而谈,也让徐才感佩不已。

徐才在心中暗暗一挑大拇指,无声地赞叹道:“了不起。这小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呢?什么事一到他的嘴里就变得天花乱坠。”

钱似海摆摆手,让大家静下来,环视着大家感叹道:“我不知道大家听了小赵的介绍后,感想怎么样,反正我本人是深受启发。我们在开展每一项工作的时候,总是会提出一些原则和要求,总是要做出一些部署和安排,可是提出的这些东西贯彻落实得怎么样呢?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在这么个小小的东村,在大家都共同面临抗洪这样一个任务的时候,他们能把上级的提出的原则于自己的思路的结合,把上级提出的要求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并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并用取得的实际工作成果,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原则和要求,怎么去贯彻和落实县委提出的原则和要求,这等于免费给我们上了很好的很生动很具体的一课啊!我想,这应该能引起在座的常委们和各路诸侯的一些思索。”

这种充分肯定的态度,这样高标准的评价,在钱似海的嘴里是绝难听到的,而这些肯定和评价都是给赵未平一个人的。这令沈宝昌嫉妒得牙根儿都冒出了酸水。

作为列席人员,蒋玉雯自始至终在关注着整个会议的进展,也自始至终在关注着赵未平的表现。

现在,听到钱似海和各位领导给予赵未平如此的赞誉,不觉心里充满了由衷的喜悦,一双眼睛更是眉目含情地盯着赵未平,不离须臾。

在蒋玉雯身旁的吕清,早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内涵复杂的笑意。

敏感的蒋玉雯意识到了什么。她转过身,看到了吕清正注视着自己,便莞尔一笑,不觉脸颊发热,泛起两团潮红。

大家给钱似海的讲话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极大的赞同。

“小赵,你讲一讲你发明的那个‘手拉手’吧。”钱似海又笑容可掬地提出下一个问题。

赵未平一听钱似海提出了这个问题,就羞涩地笑了笑,显出一些腼腆,不好意思地说:“不瞒各位领导,这个事儿,还真不是我发明的,我不过是给取了个名儿而已。”

接着,赵未平就把鲁春和苗兰兰的故事给大家讲了一遍,然后说:“我们大家在讨论的时候,都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典型,所以我们就决定在党员干部中推广这些做法,普遍开展同灾民的这样一种帮扶活动。要叫活动就得有个名目,我就结合大家说的,取了这么一个名,叫‘手拉手,肩并肩,献爱心,破难关’活动。”

大家呵呵地笑起来,都点头赞许,说活动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生动,真实,可行,可信。

县委副书记林镇东兴高采烈地说:“首先是党员干部群众的觉悟高,做得好;其次是你们认识得高,抓得好;最后是位置摆得高,你的名儿起得好。”

李森笑眯眯地补充了一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林书记有水平,概括得好。”

大家又是一阵大笑,会场的气氛十分活跃。

吕清和蒋玉雯来到走廊里,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吕清一边轻咳一边说:“这烟让他们抽的,都快把我呛死了。”

蒋玉雯也手捂胸口说:“我也不行了。真应该给他们提一条意见,开会时禁止吸烟。”

吕清连连摆着手说:“没用,就是省委开会也是这样。省委会议室里‘禁止吸烟’的大牌子明晃晃地挂在那里,那些领导照抽不误。”

猛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后,两个人感到舒畅了不少,话题也自然而然地转到赵未平的身上。

吕清很是叹服地说:“以前没太注意,小赵这嘴皮子可以呀。我方才注意了一下,他讲了半天完全是脱稿的,不愧是当老师出身的,有基本功。”

蒋玉雯以赞美地口吻说:“当老师出身的多了,不见得都能有这个水平。我也是干这个出身,这么长篇大论地讲,我就不行了。”

临了,蒋玉雯又得意地补充了一句“他原来比现在还能说”。

吕清故意逗她道:“赞赏有嘉啊!还是你了解他。”

“不过,也有些变化,”蒋玉雯似有发现地说,“我感到他多了些老气横秋,少了些激情和锐气。”

吕清道:“这你就不懂了吧?人家现在是一级领导干部,还能像个未出茅庐的学生似的慷慨激昂吗?这就是成熟,城府。”

就在两个人闲扯的时候,司正炎从会议室里走了出来。

蒋玉雯认识司正炎,就主动打招呼,并把吕清介绍给他。

司正炎和吕清握着手说:“我知道,我知道,你没少替我们县宣传啊,是有功之臣哪。”

吕清笑着说:“谢谢部长,我可不敢贪天之功,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司正炎纠正道:“那也有一个主动和不主动的问题。你没听刚才临江的赵未平就讲过这个问题吗?”

吕清来了个顺杆爬,就势说道:“你们的那个赵书记很年轻,也很能干,我采访过他,印象很深刻。”

司正炎滴水不漏地说:“是的,他是我们县比较优秀的后备干部之一。”

说完看了看蒋玉雯就不说了,便告辞方便去了。

望着司正炎的背影,吕清说:“看见没有,这就是当组织部长的素质,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能多说,点到为止。”

蒋玉雯不理解地问:“因为我在场?”

吕清回答道:“当然了,你是本县的人,话多有失,说多了怕你泄露了天机。”

等吕清和蒋玉雯再回到会议室里的时候,钱似海正在向赵未平提出另一个问题。

“东村的问题,既有历史的遗留,也有现实的因素。但无论从什么角度讲,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考虑?”

赵未平沉吟了一下,缓慢但胸有成竹地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做过一些调查研究。我个人认为作为坝外村,东村将来发展和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搬迁,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也是从根本上彻底避免水患的唯一选择。但是,在目前,我们各个方面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比较现实地解决一些问题,为老百姓创造出比较理想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通过总结这次水灾,我们初步研究了一下,认为东村的重建工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和入手。”

钱似海指着赵未平说:“你具体谈谈。”

赵未平完全放开了,他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他谈要从调整适应洪水的农业和产业结构入手,要从东村的整体规划上入手,要从房屋的结构上入手,要从村级干部调整入手,要从……

许多与会者在做着笔记。

沈宝昌也故作姿态地在笔记本上信手划拉着。但划拉些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此时此刻,沈宝昌的思维像浆糊一样理不清个数,甚至出现了耳鸣现象。

在那一瞬间,耳朵里除了“嗡嗡”的响声以外,他什么也听不到了。只能看到赵未平好似谦虚地拒绝,钱似海的一再坚持,大家一起献给赵未平的笑脸。

他们又说了什么?不知道,因为听不着。

沈宝昌实在不能再坐下去了,他忍受不了这种极度的压抑和强烈的刺激。

沈宝昌悄悄地走出了会议室,来到屋外。

等徐才出来特意叫他的时候,他的耳鸣现象才消失。

徐才告诉他,钱书记要讲话了。

沈宝昌一听,立刻扔掉烟头,赶紧进屋回到座位上。

沈宝昌发现,他在还是不在,并并没有引起人们什么反应。他落寞地摇摇头。他明白,他没有被人注意。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在钱似海和赵未平的身上,自己在与不在,根本不产生任何影响。

这时,只见钱似海抬起了头,左右看了看,右手的手指在桌上轻轻地弹动了几下,然后开始做总结讲话。

钱似海显得很兴奋,兴致很高。他声音洪亮地说:“今天我们这个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开得很好。好就好在既务虚,又务实;既研究当前,又谋划长远;既有全面的介绍,又有具体的经验,使大家看到了该看的,听到了该听的,学到了该学的。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我还是那句话,我是很受教育呀。下面关于下一步的工作以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我讲几点意见。”

那天,钱似海讲了很多。

沈宝昌虽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做记录,但钱似海讲的那些关于使用年轻干部、使用什么样的年青干部的话无一不刻在了他的心里,让他终生难忘,刻骨铭心。

会议结束以后,全体与会人员在临江吃完饭后就散去了。

钱似海前脚刚走,赵未平后脚就返回了东村。

望着大家绝尘而去的背影,徐才扶着有些摇晃的沈宝昌问:“你是回家还是回办公室?”

沈宝昌嘴里喷着酒气说:“办、办公室。”

“你今天没喝多少啊?咋整的?”徐才有些不解地问。

沈宝昌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喘着粗气。

进了沈宝昌的办公室,徐才把他扶到床上躺下,问:“我给你倒杯水呀?”

沈宝昌摇摇手。

徐才关切地又问:“你没事儿吧?”

沈宝昌嘟噜了一句,徐才也没听清楚,就说:“那你好好休息休息吧。”然后关上门走了。

脑袋有些发晕倒是真的,但并没有醉。沈宝昌心里明白得很。

今天受到的刺激太大了。让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是钱似海对赵未平的出格评价。

看着大家众星捧月般地赞扬赵未平肯定赵未平的场面,沈宝昌不得不承认,今天这个常委现场扩大会,其实就是给赵未平一个人开的,别人都是陪衬。

这也太过格了吧?

这个赵未平究竟有什么魔力,让目空一切的钱似海如此看重如此提携?

沈宝昌的心脏跳动的频率异乎寻常的快,让他感到阵阵气短、心虚和晕眩。他感到自己在钱似海的心目中,已经渐渐被赵未平所取代了,被成田的政治舞台边缘化了。

望着逐渐暗下来的屋顶,沈宝昌心乱如麻,他不知道该如何排解自己,释怀自己。脑子仿佛失去了控制,不听使唤,越不希望去想,偏又把握不了。

钱似海对赵未平评价的那些话语,又不断地浮现在耳边,挥之不去,却之不竭。

“今天,我们在座的都是各级领导干部,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那么,我们有没有像赵未平同志那样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地考虑过这些问题呢?同样是抗洪,赵未平同志却能从中悟到那么多的东西,思考那么多的问题,研究那么多的情况。不容易呀,同志们!比如他讲的关于东村的发展思路问题。尽管他讲的仅仅是一个村的发展思路,但我认为,对我们的启示却是全方位的。农业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建设规划问题,干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深远的问题,意义重大的问题。

“我看,东村的重建思路,完全可以作为整个临江的重建思路。我建议宝昌同志,你们要好好地研究研究,抓好落实。同时,对于全县其它受灾的乡镇,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甚至对进一步研究全县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徐才在听完赵未平的发言后,悄声地问沈宝昌“他的发言内容向你汇报了吗?他怎么能这样不经乡党委研究同意就讲了出去?是代表他个人还是村里?”

沈宝昌咬着后牙槽,一声没吱。(本章完)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