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抗日之修真灭倭记

第54章 大婚之日上

  • 作者:冷风如刀万里雪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06 00:13:10
  • 章节字数:8032字

第一卷 再入世 第五十四章 大婚之日(上)

夜深了,他听着院子里嘈杂的忙碌声有些心烦意乱,功也没法练,睡也睡不着,只好拿出玉简和贺文娟聊天以消磨时间。

贺文娟更是兴奋,活了快二十年了,今天就要出阁,她又高兴,又有些悲伤。想着和真元结婚后就要跟着他去到绥远生活,离开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她又有些舍不得。

但想到大哥说随后也要连同青岛的事业一齐搬过去,心中又畅快了起来,脸上的泪水悄悄止住了,只和真元聊些愉快的话题,一来二去,两人都忘却了心中烦恼,“吃吃”傻笑着说个没完没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没有丝毫困意,在温情暖语里,黑色的夜空慢慢得变了脸,从包公的样子,变成了关公,新的一天开始了,一月八日,这注定不是个寻常的日子。

天色放亮,新郎官王真元身穿着大红状元喜服,头戴红缠带乌纱帽,上面插着宫花。眼看着要到早上八时,随着一声开场的锣鼓响,立时大院内外鞭炮齐鸣、唢呐吹响,一色大红的迎亲队伍开始集合。

祭拜过祖先灵位的王真元,骑上挂满红绸的高头大马,说了声:出发!身后浩浩荡荡的赤色长龙,跟着他上了门前大路。

大喇叭、小喇叭、大锣、小锣、腰鼓、将鼓等等喜庆家什一应俱全,这些都是陈寿亭给他找好的红事队。

此时的陈寿亭和彩芹正在忙着检查大院中间的典礼场,又让家驹和那个德国神甫交待着注意事项,又让老吴检查一遍礼台是否牢靠,别在典礼时塌了架。

为了今天的大喜事,大华染厂放了三天假,工人里面挑着机灵俊俏的来真元家里帮忙,并每人发了十块大洋的喜钱,众工人都纷纷感激这个大股东,想着他要是一个月接一次婚该多好啊。

陈寿亭又来到一楼大厅里面,看了看祭拜天地和向双方父母行礼用的礼台,心中感慨万千。想着今天自己和彩芹将坐在这里接受新人的叩拜,眼角的喜泪又差点落下。

同时,青岛国民党党部通往王真元家的路上,已经全部戒严,荷枪实弹的军警分列两旁。一溜道吉牌小汽车停在大楼门口,搞得沿途的青岛人不知上面又来了什么大人物视察,只是悄悄得趴在自家院墙上往外偷看。

而此时的贺家,头戴纯银打制而成的凤冠,肩披大红色霞帔,身穿红绸袄裤,脚蹬并蒂莲花图案绣花鞋,脑袋上顶一块大红盖头的贺文娟,则是在使劲的用手绞一块大红金穗绣边的手帕,仿佛此帕和她有仇。

长长的流海,遮住了全福人为她用海棠粉开面时的痕迹。想着那全福之人(儿孙满堂之有福之人)给她梳头时念的秧: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贺文娟脸不由得一阵发烧,又想到今晚要独自面对真元了,娇羞之情不胜言表。

随着鞭炮、唢呐的声音越来越近,正在吃“出嫁酒”的贺家人也忙活了起来,一应身穿大红裤褂的小孩子已等在门口接喜钱了。

院子正中,诸多大盒装载的嫁妆,显示着女方家的富有,光是盛着大洋的抬篮,贺家就准备了五十个,约摸着得有一百万的模样。

门口一些来看热闹的人们,看着那一卷卷的银元,无不流着口水想着这是谁家的男人这么有福,能娶走贺家的女儿。

一长溜的迎新队伍,再跟着众多看热闹的人,更是不见头尾。一些蹭喜钱的闲汉、花子嘴里唱着什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之类吉祥话,手伸到了真元面前。

真元脸上带着微笑,把早就准备好得,裹有一个大洋的红包往地上洒。他每洒一把,围观的人就疯狂一次,几个闲汉为争一个红包,竟然打得头破血流,看得其他人倒是乐成一片,确是给喜事添加了不少喜庆。

转眼到了贺家门口,却进不了门。只见一些贺家的半大孩子堵住了大门。又得掏钱,每人给了一个红包,众孩子还不走,真元有些奇怪,问道:“各位小兄弟,还有什么事吗?”

这时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说道:“贺文娟原本是我的老婆,现在你想把她抢走,得问一问我这些孩儿们答不答应!”

随着这小孩说完,那些得了喜钱的童儿们异口同声道:“不答应!再给钱!”

真元没办法,只能一人又给了一个红包。可这些孩子还是不让地方,这可把真元难住了,眼看着快到吉时良辰,众位国府高官也快到场了,要是新娘子不到,还举行什么典礼?

正在做难,却见贺少山快步跑过来,照着那领头的孩子屁股“咣咣”就是两脚,闹了半天,是他儿子。挨了揍的大侄子领着手下众小子去挥霍那些红包去了。

真元进了贺家大院,被一众人簇拥着来到贺文娟闺房门口。他使劲敲了敲门,喊道:“文娟,我来娶你了,快出来吧!”

话音未落,却听里边回应到:“这么容易就想娶走咱这青岛的第一才女,不行,得过关!”

真元问:“过什么关?”

“对个联子,要是能对上来,就可以进来,但是要准备好钱!”

真元说:“好,要我少钱都给,快出上联吧!”

真元心想:小样,山人几千年来,见了多少好联,还能难得住我?

这时只听里面一个很熟悉的,带有南方口音的女声说道:“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

真元一听,就这,他连想也没想就对道:“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

里面一沉默,却听那女声又说道:“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真元想这不是苏小妹难为秦观的对子吗?就这样的联子还想难我?他立时接道:“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此关已过,闺房门开了一道缝,同时那个熟悉的声音又说道:“过关了,还得拿喜钱,最少二十个红包!”

真元从戒指中一下唤出二百个,一股脑倒了进去。不一会,房门洞开,首先显出一张带着古典美的瓜子小脸。

只听这女人笑眯眯得对着真元道:“真元哥哥,自从北平一别,近来可好?”

王真元一看,这不是赵若琳吗?立时啥事都明白了,心想着这贺家还真是精明啊,怪不得生意做这么大,有人才呀!

他不也着恼,只是笑了笑,回了句:“过得不错!别忘了,你还欠我房钱呢!”

打完禅机,两人都“吃吃”一笑,前事皆成浮云。

两位新人先祭拜过贺家祖先,然后贺少山背着妹妹,她大姑给贺文娟打着一把红伞。

而贺少山的老婆则喂了贺文娟一根面条,并让她不要下咽,只能含在口中,待到王家后吐出来,放到新床下面,以示不要断了回娘家之路。

贺文娟趴在哥哥背上,边走边哭,虽说这只是一种仪式,表明姑娘恋家敬父母,可她却是真动情了,落泪把个贺少山的衣裳后背全湿透了。

到了花轿跟前,让贺文娟坐了进去,轿夫放下轿帘,紧接着鞭炮连天般响起,随着一声:起轿!八人大轿平稳得离开了地面,王家随行人员立时又给了每个轿夫一人一块大洋的喜面。

吹吹打打、闹闹哄哄的迎新队伍,从贺家后面绕过,意思是不走回头路。

又从另一头回转了过来。来到王家门口,一个红装小孩拿着一盘桔子递到花轿之中,让贺文娟拿了两个,放在喜服里面,在晚上睡前剥皮吃掉,以寓意长寿。

到了王家大门口落了轿后,喜娘掀开轿帘,新娘出轿,这时只听到一个胸前别着红布条的老头喊道:吉时已到,新娘过门喽!同时,红事队的唢呐更加紧密起来。

原来这老头是陈寿亭请来的婚礼主事,也就是后世的司仪。只听他又喊道:贤伉俪先莫着急,过门之前有规矩!

第一项:跨火盆。“借来天上火,燃成火一盆,新人火上过,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啦!”

第二项:跨马鞍。“一块檀香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

第三项:撒麸。“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福临门,请进门后转过身。”

第四项:“有请新郎官在自己婚礼庆典的礼台上三箭定乾坤!”

这第一箭射天,天赐良缘,新人喜临门啦!

第二箭射地,地配一双,新人百年好和。

第三箭定乾坤,先射天,后射地,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随着这一项项的程序,贺文娟总算是过了门。并收了陈寿亭给得一个大红包。

这时老头又叫道:新娘入得门,众人看一看,是美是丑众人评,胖瘦高低人自看!新郎起盖头喽!

说完递给真元一支秤杆。

真元慢慢得把贺文娟的盖头挑起,露出了她的庐山真面目,只见她那抹着红胭脂的小脸上,已被泪水冲出一道道沟,成了大花猫。

随后,两人进得一楼大厅,来到祭拜天地和向双方父母叩拜的坐位前。

司仪叫道:一拜天地!

一拜天地日月星,请一对新人转过身,整衣冠,拱手作揖,拜。

风调雨顺,一叩首!

五谷丰登,再叩首!

家业兴旺,三叩首,起身!

再拜高堂,老祖宗。

有请双方严慈左右落座,依次为女方父母,男方双亲。

整衣冠,拜!

祝父母多福多寿,一叩首。

愿高堂幸福安康,再叩首。

愿父母双亲,寿比南山,三叩首。

请新人起。

在这里我谨代表一对新人,祝愿双方老人“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愿你们来年的此时共享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新人给双方父母敬茶,改口,长辈给红包。

双方家长相互致礼!

这时从青岛照像馆里请来得师傅,拿着老式相机过来了。

当陈寿亭夫妻和贺子山夫妻,相互拱手行礼时,他们恰好按下了快门,留下这一美好的时刻。

只听司仪又喊道:“天上牛郎会织女,地上才子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荣华富贵万年长。”

三行结发之礼,夫妻对拜!

请新人面向北,相对而立——互相整衣冠——拱手作揖——拜!

夫妻恩爱,一叩首。

百年好和,再叩首。

早生贵子,三叩首。

请新人起。

新人共同点燃龙凤烛。

中华之仪式已成,请两位新速换洋装,然后在洋式礼台上接受洋式祝福。

好家伙!这一通折腾下来,把个贺文娟累得够呛。看着那布满汗水的小脸,真元也很心痛。可是没办法,这婚礼还得进行啊,要不怎么算结婚哪?

这结婚就是折腾啊!真元叹了口气,带着贺文娟上了楼,去换西式洋服不提。抗日之修真灭倭记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