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抗日之修真灭倭记

第63章 编练东北新军

  • 作者:冷风如刀万里雪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06 00:13:13
  • 章节字数:6920字

第一卷 再入世 第六十三章 编练东北新军

把众将送走后,王真元打了个电话,让驻在归绥城外的奉天公安总队“蓝思成”来司令部一趟,说有事找他。此人就是那号称“东方福尔摩斯”的中国神探,东北总撤退后,他跟着部队一齐撤到了这里。

过了好一会,听到门外一阵刹车声,接着“哚哚”紧急的脚步声传过来。眨眼间的功夫,一位个子中等,精瘦干练的青年人来到真元面前。只见他脚后跟一并,给真元行了个军礼。

真元看着他的脸,只觉得太普通了,可以用其貌不扬来形容他,属于丢进人堆里就找不着的寻类人物。其实这也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不引人注意。

真元回了个礼,又让他坐下,唤勤务兵给他倒水,忙了一会,才道:“建功兄不必客气,你在奉天时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这次找你来,是要给你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很难,不知你有无信心?”

蓝思成一听立刻起身言到:“总参!虽然建功身在警籍,但却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人!只要您看得起在下,建功万死不辞!”

王真元凝视着蓝建功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嘴里说道:“好!我要得就是你这句话!这个任务就是,让你带队,成立一支情报部队!专门针对日本人的情报部队!记住!是日本人!不一定是军人,连他们的侨民、驻华机构都在监视之列,怎么样?”

“保证完成任务,请总参放心!”蓝思成挺胸大声回答。

听他表完态,真元又道:“人员你可以自由选择,我这里有一帮从天津带回来的小孩,这些小孩出身绿林,常年行走江湖,地面上的事情那都是门清。所以,我把这些人交给你,你要把他们用最短时间,给我带成一支强兵!我要整个日军的动态消息!”

“放心吧总参!别得不敢说,要说这些侦察刺探的‘暗活’,在奉天,我要说占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好,等一下,你去北城门外的新军兵营,拿着这份手令,去把人都带出来,然后有人会领你们去城北十公里处的秘密营地,那里的设施很全,缺什么你直按报给我,我会让人补充的,记住!这支部队由我亲自负责!不要让别人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

“是!”蓝思成给王真元敬了个军礼后,自去安排不提。

布置完了情报部队的事情,真元又到了傅作义处,听他汇报绥远省的政务情况。看到义弟来了,傅宜生笑得那是眉开目散,又是倒水又是上烟。真元接过了茶杯,却没有要那烟卷。然后道:“大哥有什么事就明说吧,不要搞这些弯弯绕子。兄弟我是个直人,喜欢直来直去。”

听到真元这样说,傅作义搓了几下手掌,然后好像下了决心似得说道:“哥哥我想提个要求,但兄弟一定要给我这个面子!”“说说看。”“日本人已经闹起来了,咱们绥远早晚也要接战,所以我想成立一支‘绥远虎贲军’以守土保民!”

真元看了傅作义几眼道:“大哥应该知道我的本事吧?我既然敢把绥远当成大后方,没有相应的安排,我会把那么多人安在这里?安全的事情大哥不用考虑了,我早做好一切准备,只要日本人敢来,有多少,那阎王爷就收多少!”

傅作义一听真元的话头不对味,连忙道:“是,我是知道兄弟的本事,可是哥哥我不也是想为抗战大业出一份力吗?否则我这一身军事素养不是白废了吗?你现在让我整天跟这些数字打交道!说实话!我早干够了!如果这次你不让我成立这‘虎贲军’!我就申请调职!你愿意让谁干随便,你另请高明好了!老子不侍候了!”

看着怒气冲天的傅大哥,真元哈哈一笑道:“大哥,不要生气嘛!生气对身体不好。来,来,坐下说,你想要多少人?都配备什么武器?驻扎在什么地方?”

听到真元的话里有了活口,傅作义这才阴天转晴,连忙坐在真元身旁道:“也不用太多,五千人就可以了。这支部队归你我直接领导,算是咱归绥的保安军。武器就按东北新军的标准来配备,你看怎么样?”说完他给真元茶杯里又添满了水。

真元连忙在桌面上用手指叩了两下以示感谢,然后思考起来。现在绥远境内的晋绥军已全部调回山西了,又因热河省移交给了马步芳和阎锡山二人,所以现在绥远由原驻热河的汤玉麟的陆军第三十六师,与从共同开来的骑兵第九旅、骑兵第十旅担任守备任务。

要说汤玉麟这个人,还真是亦正亦邪。他表字阁臣,绰号“汤大虎”,是张作霖的老兄弟,早年一起为匪,后又共同发迹,他还救过张作霖一命。张作霖那一伙仁义兄弟里,他排行第二,张学良见了他称呼二叔。

自从他被认命热河省主席后,却不思报国,在当地胡作非为,横征暴敛,强迫农人改种大烟,他从中谋取暴利。他的士兵都是“双枪兵”,一支步枪,一支烟枪,战斗力极差。所以,他是民国有名的“土匪将军”。

但此人重感情,有民族责任感,对日本人很是仇视,主要是因为日本人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他的结义兄弟张作霖。在热河被日军占领后,他率部退却,但一直坚持抗日。真元回想汤玉麟的历史资料。

从热河移交给马、阎二人后,他经营了多年的领域付之东流,因此,他非常恨此事的主导者王真元,也去北平顺承王府闹过几次,后被张学良劝回,又从私人财产里补给他两百万大洋,算是交待。

现在绥远是他的部队和于学忠部的一部分驻防,要是再成立一支精锐之师,也未尝不可。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更好的控制平衡。虽说汤大虎不会投敌,可别那虎劲一上来,再把绥远给打烂了。

想好后,他看向傅大哥,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要求,这下可把个傅作义高兴坏了,马上拉着他去喝酒,然后在酒桌上具体再谈。因真元觉得有事,便让贺文娟和小丫环灵玉一起吃饭,而他和傅作义则去了“蒙香楼”、

席间,两人敲定,从新招士兵和傅作义的卫队里各选一部,成立“绥远特别行政区虎贲卫戍旅”,编制暂定为五千人。训练和武器装备与东北新军看齐,驻地就在绥远老城区,由王、傅两人共管,平时训练和调动由傅作义负责,战时则由王真元统帅。

框架既以定好,那下面的事就好办了,以北平行营的名义下个文件,再起个番号就可以了,反正是地方军,也不用知会南京军事委员会,地方上的事地方上就办了。

边吃喝,傅作义又把税收情况报了一下,真元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了一跳。为了促进发展,给各行定了低税率,但没想到的是,这么一来,绥远人都很感激他们,根本没有偷税漏税的,从制订税率第一个月起,全区税收就达到了两亿多银元,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来自农业。

因为经过真元的改造后,绥远全省皆为良田,而且农作物成熟速度又快,大米小麦一个多月一茬,如果是种菜那更是两天一收。所以现在绥远最有钱的是农民,家家都是财主。

现在的绥远也成了产粮大省,每月销出去的粮食比江苏、浙江、湖北三省的总和还要翻倍,虽说这样一来,粮价是下来了,但中国缺粮的状况消失了。

又因绥远没有了赌博之类的害人生意,所以家家手里都有的是闲钱,不仅不偷税,还想着法的多交税,以求能换得年底时的太平士绅称号,稳固自己在这片宝地上的地位,还能帮着自己外地的亲戚往里迁户。

真元想,这个数字可不能露,这全国的财政才收多少?一月也不会超过一亿吧,再去了各种赔款,可能就剩不下多少,要是知道绥远是这么个大金娃娃,这地盘也快易主了。

于是他让傅作义建两本帐,一本明帐只记每月收入五百万银元,以备国府财政部来查询。一本暗帐记录只能他的真元两人知道的真实数据,把多余的钱用来改善民生,多建医院、学校、图书馆、公园、体育场这样的设施。最后留足行政用度资金,再把节余之钱全部用来发展军事和购买武器。

听到真元这样说,傅作义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可。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他可知道这里面的厉害,这么大的利益,恐怕委员长那里也不会放过的。

一年二三十亿的税收,那能换成多少军火?又有多少官员受益?还是低调一些,绥远发展成今天这样,可全积王兄弟之功,这大好的局面可不能毁在我这当哥哥的手里。

两人定好攻守同盟,都是心情大好,于是乎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喝了个日月同辉,对影三人。一直到了月满西楼,他们才摇摇晃晃得回了驻地。

回到自己的住处,看了眼表,已快深夜十二点了,卧房里还亮着灯。进门后,看到贺文娟拿着本书在发愣,他连忙上去拥住妻子,轻说抱歉。

贺文娟环住他的腰,把小脸贴在他的胸膛上,嘴里喃喃道:

“君乃天界奇葩,

为何流落凡家?

古道热肠儒雅,

巧来缘遇,

愿伴君走天涯。”

听着文娟的情诗,王真元确有些痴了,下巴在她头顶轻摩,只想着与她相牵素手,共度万世年华……抗日之修真灭倭记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