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穿越随我心

第228章 年俗

  • 作者:我心飞扬独醉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6 14:32:59
  • 章节字数:6540字

第二二八章 二年俗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土;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做点心;二十八,炸麻花;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贴对子。”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也是灶王爷到天庭报到的日子,每家每户都要做灶旋,还要给灶王爷供上糖瓜。

灶旋是给灶王爷上天时带的干粮,一种半发面圆饼,和面时掺上五香粉、小茴香籽儿、盐,面稍微和的硬一点,两面煎的焦黄起泡,吃起来特有嚼头,要是表面沾有芝麻,味道更好。

糖瓜,就是用麦芽糖做的糖球,形状似南瓜,也是给灶王爷吃的,是要灶王爷吃了糖瓜,甜了灶王爷的嘴,灶王爷也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人间的好话。

二十四,扫房土,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把家里的坛坛罐罐,被子炕席,大件小件,能搬得动的都搬出屋,搁在院里,要是有太阳晒最好,既能杀菌,人们又不会冷到。

扫屋子的人带上草帽,用布捂住嘴巴和鼻子,把屋子从上到下扫一遍,洒上水,等屋里灰落下,再扫一遍。搬到外面的家具也用水擦洗一遍,被子炕席要拍拍扫扫,除去灰尘。等屋里没灰了,再把东西一件件搬进来。

二十五,做豆腐,也有的说是糊窗户。

在没有玻璃的年代,窗户都是用棉纸糊的,最初有了玻璃时。玻璃比棉纸贵多啦,大家主要还是糊棉纸。林芳小的时候。家里的窗户也是糊的棉纸,也就这几年才换上玻璃。

至于豆腐,价钱跟肉价差不多,一般人家平时也是舍不得吃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或家里来客的时候。才会买一点。

二十六,炖大肉。

就是先把大酱炒成黑红的颜色,炒出酱香味,再往里加水,估摸着差不多水能淹住肉就行,把有花椒、八角等的调料包搁水里,水开后多滚一会儿。等调料的香味出来,再把切好的大肉块搁进去。大火滚一会儿,再改成小火慢慢滚,到筷子能轻松的扎透肉块时,肉就算炖好了。

炖肉的时候多放点盐,汤要咸。刚炖好的肉吃起来香味并没有实际闻起来那么浓,香味其实都在汤里,放置一段时间后,各种调料才会慢慢渗入肉里。要是汤不咸点,肉味太淡不会那么好吃,还有就是,可能没等调料味渗进肉里呢。肉就因为天气变暖而坏掉了。

很多人家都是在年三十晚上才炖肉,因为买的肉不多,怕炖得早了还没到过年,孩子们就把肉给偷吃得差不多了,待客时不够用,那可就失了面子。

二十七,做点心。

点心皮是用白面,水和猪油和的,喜欢的话,点心皮里加点糖也行,面要多揉几回,这样做好的点心皮才会层多层薄,卖相好看,吃起来酥软。

一般的点心大致只有糖面馅、枣泥馅、豆沙馅。点心馅材料的比例,烤点心的火候,都要掌握好,弄不好的话,点心会很难吃,点心吃起来不是又干又硬,就是甜的能腻死个人,要不就是吃着没味儿。

林芳不会做点心,但会加工已包好的点心,其实就是好玩,将老爸包好的点心,弄成各种小动物造型,然后亲自在炉火上烤这些点心,还别说,玩得次数多了,林芳烤点心的水平在家里算高的,除了林源民,谁也比不过她。

二十八,炸麻花。

麻花面要和的硬,炸出来吃起才脆,那和面就得要力气大的人,这得要一大家子人忙活,差不多都是几家人凑伙干。两个人用擀面杖把面团反反复复的用力压,直到压得面团摸起来滑溜溜的反光,再把大面团切成小块,这时候就能揉面了。

说来奇怪,那么硬的面,先经过擀面杖压,再经过反复揉,竟会变魔术一样,面团不但软软和和任你怎样把玩都行,还非常有弹性,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着也想像不出这种神奇。

把揉好的面团切成面起儿,一个一个在表面涂上油,整齐的码在盆里,就开始搓麻花啦。

炸麻花也讲究火候,油太热,麻花炸焦了不好吃,油不热,炸出来的麻花不香。炸麻花是双手使筷子,这也有技巧,使得好,炸出来的麻花溜直好看,使得不好,那炸出来的麻花就歪歪扭扭的,用来待客的话,主人家会很没面子。

说是炸麻花,其实也就是个说法,家里有条件的话,很多东西都能炸,红薯、豆腐、山药、肉丸子、素丸子、鱼等等,就是很费油,家里条件不好的,只炸一点意识一下,炸出来的东西只用来待客,自己是舍不得怎么吃的。

二十九,蒸馒头。

来到当地的很多人会觉得晕头,馒头和馍馍到底有什么区别,还不都是发面做的?其实本质上,馒头和馍馍确实没什么区别,当地人之所以会这样分开叫,不止是因为这两样形状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

馍馍的形状近乎方形,和好面后,将面团揉成长条形,再用刀把长条形的面切成一截一截的,面发好后,蒸熟就行了,这一截就是一个馍馍,表面较粗糙。

而馒头是半球形,跟做馍馍的工序一样,只是,要把这一截一截的面变成圆的,就得花时间一再揉,直到揉得面团表面光滑,圆溜紧实,面缝都暗藏在馒头底面,馒头才算好,面揉的多了,吃起来就劲道,口感好。

平时人们吃的都是馍馍,只有过年时才会吃馒头,就是因为做馒头太花时间。

家里没时钟计时间的,要判断馒头是否蒸熟,就看笼上冒气的形态。笼刚搭好时,人们会在每层笼的接缝处缠一圈湿笼布,以图阻挡笼缝里露出的蒸汽,也就是起着密封的作用,其实笼布都是棉布做的,透气性好,哪里能密封的了。

开始时笼表面冒白气,那是湿笼布上的水分受热蒸发。等笼布上的水分蒸发完,笼上就只有微弱的蒸汽冒出,随着锅里水开,笼上慢慢的蒸汽会越来越多,直往上冲,达到一定程度,蒸汽又慢慢变少,直到蒸汽再次变得稀薄时,馒头就熟了,此时就可以熄火。

不过这个时候还不能掀笼,要等蒸汽再落一下才行,否则很容易出现“鬼抓馍”,不吉利。

所谓的“鬼抓馍”,就是掀开笼后,有的馒头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迅速的瘪下去,变硬变青,有那上面有明显小坑的,就好像有人用手指头摁的印子,人们解释不清这种现象,就说是被鬼抓了。每每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有人对着虚空破口大骂,意图骂走那些小鬼,有怀疑是自家已去世亲人莅临的,便会供上香火,好生祭奠一番。

大年三十这天,林源民一早就把红纸裁剪好,动手磨墨,待墨汁浓稀刚好,毛笔蘸饱墨汁,准备下笔时,忽然又把笔放下,对着睡眼惺忪的林芳道:“芳啊,你不是说今年你来写对联吗,好,这个活儿往后就交给你了,我老人家也轻松轻松,享受个现成。”

昨晚睡得太晚,林芳这会儿脑子还不太清醒,就给自己倒了冷洗脸水,可她刚要将手浸入冷水,董慧欣一把扯开她,呼啦啦就往冷水里兑进了热水,脸盆上方立时水汽萦绕,林芳无奈,只能用热水洗脸,边洗脸边声音慵懒的问林源民:“爸,往常年一进小年,你就不停的帮人写对联,怎么今年拖到今天才写呀。”

林芳以为老爸在饭馆那边帮人写对联的时候,自己家的顺手已写好了呢,因为自己这几天都在家帮忙做过年的吃食,没怎么去饭馆。

“我这还不是为了让你露一手,才特意留着今天写的吗?”林源民绝不会承认自己是不记得了,虽然平时嘴上总唠叨自己老不中用记性差,其实他很不想承认自己老了呢,这好日子才刚有个盼头,他还想好好干他个几十年。

董慧欣撇撇嘴,不过没有揭穿他,昨天他还嘟囔今年忙翻了,把写对联这回事给忘了呢,村里人也知道他忙,好像集体商量好了一样,今年都没来找他帮忙。

林芳当然也不会信老爸的说法,自己这几天可都在家呢,商店那边加工辣椒酱的活没停,家里这边还要多准备几个大男人过年的吃食,老爸老妈几乎从早忙到晚,就连自己这个往年从来不干活的人,老爸老妈都没硬是阻止自己的帮忙,忘了写对联这回事也是正常。

林贵成派来的工人过年前并没有回家去,反而是加紧干活,虽然工人小头目说过,过年的事他们自己会打理,不用林家费心,可林源民总觉着心里过意不去。

人家过年都不回家,就是为了帮自己家赶时间干活,再说对方全是大男人,他见过那几人的伙食,根本就是只处于能做熟的程度,看着都好吃不到哪里去,大过年的,怎么着也得改善一下伙食,所以这回不管小头目怎么说,林源民都强硬的决定替他们准备过年的吃食,小头目请示过林贵成后,也就由着林家忙活。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