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从蛮荒之地开始征伐三国

第66章 黄山剿匪记

  • 作者:凌风笑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9-28 09:48:38
  • 章节字数:4526字

徐庶最后只在华歆提供的郡兵中选出了一千人,他需要的是精兵,而把那些老弱留给了华歆。毕竟豫章各县也是需要防备守卫的。

绵绵的大山是冷兵器时代最好的地利,所以最开始的南方被称为蛮荒之地。蛮荒并不是指没有人,而是很多人躲进山中不服从中原王朝号令,不纳贡,过着与世无争的原始生活。千古一帝赢政,在一统了六国之后,并没停止扩张秦王朝的地盘,王翦领六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将由东至南的长长海岸线划入中原王朝的国土范围之中。

大汉王朝的兴起,其实完全基于秦王朝打下的根基。伏波将军南下征讨不臣,其实也是完全基于早就归于秦王朝版图中的各种不臣的蛮夷山越。

南中、五溪蛮夷再一次被刘瑁平定,这是于家国社稷都有着长远意义的事。

而山越,同样需要平定征服。这些人相对于蛮族的远古少数民族血脉来说,更多的是他们本就是秦汉之人。没有人去统计究竟有多少人躲进了江南的大山中自立为王,不尊朝庭。但事实上他们都归属扬州管辖,归属扬州刺史监管。

所以刘瑁要去打,历史上显示扬州地广人稀,其中有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这些人得不到统计。但每一次讨伐,孙吴集团总是能得到不少的人口与兵源。这种好事刘瑁怎么会放过?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锻炼人才。以后地盘大了,他总不能每战亲征。他需要优秀的统帅之才,而目前手中最有潜力的非徐庶莫属。

这么好的练将机会,他怎么会错过?

徐庶同样很兴奋!

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快便得到了单独领兵的机会。从游侠儿走向名士的路本来就很坎坷,他这一路很辛苦。有的时候,一个人的一个选择会影响他的一生。

他很庆幸自己南下投了刘瑁。

虽然这个主公很年轻,但每一个决定都彰显了高人一筹的胆识与魄力。最重要很会因才施用。面对刘瑁的赏识,徐庶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徐庶动作很快,往昔游侠的生活养成了他雷厉风行的果敢性格。在刘瑁大军还在准备的时候,他便领着三千人马往东而去。

顺鄱水往东,进入绵绵的丘陵地带,山路崎岖,行军速度并不快。但徐庶自有一套鼓舞士气的方法,让三千将士象打了鸡血似的赶路,没有一个逃兵、没有一个掉队。

黟县、歙县属于丹阳郡最南面的两个县,因为中间有黄山隔着,所以以焦已为首的山越完全占据了这两个县城。完全不听从官家的调令,不纳税贡,俨然自成一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以山势为关,守住了两个关隘便挡住了北边所有的官军。

只是令焦已没想到的是会有人从西面踏丛山而来。

地利往往会让人骄傲到放松警惕。

拿下黟县徐庶几乎没费一兵一卒。他只是让一千士卒乔装成平民,三三两两混进了县城。焦已一共也没多少人马,充其量也不过两三千人,有两个关口要守,城中本来也没多少守兵。没有战争的时候平时也没人去管城门进出的百姓。徐庶的一千人马就那样大摇大摆地混进了城中。

然后这一千人分散在四个城门附近,等待大军攻城。

结果却让徐庶大跌眼镜,两千大军开进城,也没遭到一丝象样的抵抗。这种安逸中的突然被袭,让城中的山越首领完全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便成了瓮中之鳖。先前进城的一千人反面成了最后关门打狗的关门人。

黟县城中没有抓住焦已,因为他不在这儿,而是在歙县。

歙县起于秦始皇一统六国时期,当时全国置三十六郡,歙县归属会稽郡。后经大汉四百年更替,划归丹阳郡。而歙县城,已存在了数百年,经过数百年的整修加固,城墙也比黟县坚固得多。

作为丹阳南部叫得上号的山越宗帅,焦已当然给自己选择了最好的地方。

其实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周边全是山,农耕业并不发达,百姓种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哪儿还余粮去交纳税收?所以焦已占领县衙,征兵减税、修关拒官府,反而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

这里的山越宗帅、头目虽然抵制官府,却还算是善待百姓。反倒让徐庶为难了,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反着叛者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们其实只不过是想好好地活着而已。

打开黟县的府库,反而比其他很多地方充盈。

也许,没那么苛刻的税制的话,很多造反的地方根本不会造反吧?

徐庶最后并没有为难黟县的山越首领,反而任其为黟县长,只是收缴了他的兵马,剥夺了他的兵权。

最后在黟县长张浔地引见下,在黟、歙两县之间的钟无亭会见了焦已。徐庶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最后焦已也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宗帅之位,重归汉治。徐庶表其为歙县令。

如果说黟县府库叫充实,那歙县就叫富有。一个本不利于生产的县城,却有着让徐庶意想不到的财富。焦已投降后,为徐庶送了士兵千人,粮食万担。加上黟县的收获,和在北边两个关口的冠军,徐庶进入丹阳不到一月,便将自己手中的部队壮大到了五千人。

还有足够他扫平丹南山越的粮草。

当然,有明事理的,就会有蛮横的。

泾县的祖郎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祖郎,东汉末年活跃于丹阳郡泾县一带的山越势力头领,被称为“泾县大帅”、“丹阳宗帅”。在孙策下江东期间,多次率军与孙策交锋,互有胜败。曾两次击败孙策:早先,逼得孙策“几至危殆”;后来,又在防御战中击溃孙策。最后降于孙策。

这个人是个武夫,不同于焦已的知书达理,他原本就是个山大王。天下大乱时领着贼兵占了泾县,连猛如孙策都拿他无可奈何。

孙策到丹阳征兵已经被他败过一回了,若不是程普救援及时,估计孙策就交待在泾县了。

孙策都不怕、袁术都不放在眼里,又企会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徐庶?

于是,二人便各自率兵在泾县和陵阳之间展开了长达二月之久的拉据战。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