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从刷单开始的特殊业务生涯

第205章 国粹·瓷器·仿宋

  • 作者:曲末殇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9-30 07:51:11
  • 章节字数:5042字

陈祎自然不会跟唐英说雍正是个工作狂,那是找死。

只能委婉地提醒唐英:“我听说皇上还是雍亲王的时候,生活就比较简朴,是不是咱们烧制的瓷器有点花哨了?”

唐英沉默了好一阵子,才恍然大悟,朝陈祎竖起了大拇指:“姜还是老的辣!”

有了指导思路,改进彩料就容易了很多。

当第二批粉彩瓷器进宫之后,唐英又收到了自家老大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好!”

这是朕心甚悦的标志呀!

虽然唐英是烧制粉彩的主要负责人,可烧制的功劳,有一大半落到了唐英的顶头上司年希尧的头上。

尝到甜头的年希尧,破天荒地视察了官窑,还留下了指导意见:尽可能地仿制宋时的瓷器。

虽说年希尧就是个甩手掌柜的,可要论对雍正的了解,唐英拍马也赶不上这位:这位可是雍正的大舅哥,经常在雍王府混,怎么可能不知道雍正的喜好。

当然,年希尧对官窑工作的支持,也不全都是口头上的“鼓励”,还有实物支持。

视察离开后没多久,唐英收到了一批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宋朝瓷器。

唐英打开看了一下之后,将陈祎拉到了住处。

我想静静!

虽说在后世康雍乾三朝的瓷器都拍出了天价,可毕竟陈祎也曾烧制过,因此并没有觉得康雍两边的瓷器有多珍贵。

可宋代的“汝、官、哥、均、定”五窑的瓷器就不一样了,在本朝也是稀罕玩意儿。

陈祎曾想过根据资料记载去挖宋朝那些名窑的遗址,也曾想过要根据遗址中挖出来的那些瓷片还原那些名窑瓷器的烧制工艺,可很快又放弃了。

“总得给后人留个念想,更何况,抄作业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妥妥的双标狗。

眼下,有了这些瓷器,陈祎心里的那些小野心,又重新萌发了……

很快,陈祎就发现仿制宋瓷的要难度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窑的瓷器,都有裂纹,也就是所谓的开片。

可就算是开片,三窑也各有特色。

天青色的汝窑瓷器,一般都是全釉,而且开片比较精致,也有一些不开片;官窑跟汝窑类似,汲取了其他几个窑口的有点,而且开片也比较“大器”,要么一线,要么一片。

同样是开片,哥窑的此时因为烧制工艺的问题,开片的裂纹之中渗入了金属成分,形成了“金丝铁线”的特殊外观。

钧窑的难度就更不用说了,变色铜红釉。

虽然陈祎已经掌握了铜红釉的技术,可当面对变色这个难题时,头还是有点大。

宋朝五大名窑之中,相对比较容易仿制的也就只有定窑瓷器了,可这玩意儿根本就不用仿制:定窑的瓷器烧制工艺,并没有随着宋朝的灭亡而断绝,其烧制工艺,在景德镇一直都有传承……

“老黄,你说咱们先仿制哪个窑口?”

陈祎倒是想先仿制五彩斑斓的变色钧窑,可一想到雍正喜欢儒雅,只得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

“五窑之中,汝窑为魁,自然是先仿制汝窑。”

说话的时候,陈祎在心里默默地补充了一句:天青色也比较符合雍正的审美,烧成之后,可以多骗点经费。

“那就先仿汝窑?”

汝窑的天青色釉料对于已经掌握了高低温釉上釉下彩的官窑并不是问题,仿制汝窑瓷器的关键在于开片:既得保证开片均匀,还得保证开片的大小符合汝窑瓷器的特征,“梨皮、蟹爪、芝麻花”。

只是,开片涉及到了器胚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问题,纵然是陈祎这种玩了三十多年瓷器的人,在面对这些现代材料学的问题都有点头疼。

器胚和釉料结合到一起的热膨胀问题,所有的制瓷工匠都研究过,可分开来算,大家都没搞过。

合计了半天,两人决定先烧一陆不开片的仿汝窑瓷器。

天青釉,官窑以前也烧制过,是以钴为着色剂的,偏蓝色。

不过,为了追求汝窑原本那种“天青色”的效果,陈祎和唐英在上釉时,采用了铁作为着色剂。

只是,采用铁为着色剂,烧制时就需要考虑“火候”,需要保持适度还原性气氛,以免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釉色便暗黄。

两人费了几个月的功夫,不停地试验,最终烧成了与宋朝的样品一般无二的天青色。

接下来就是开片了。

开片的理论到没什么复杂的:瓷器入窑之后,加文火,固化釉料;而后施猛火,釉料因为膨胀系数跟器胚不同,而产生开片;开片之后,将火焰回复文火,去除应力。

可理论毕竟只是理论,离实际操作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汝窑的瓷器都是全釉,烧制的时候,还需要加支钉,进一步增加的操作难度。

不过,官窑到底是官窑,有充足的釉料和瓷土供工匠们祸祸。

一炉不成,再烧一炉。

开片不均匀,下一次把器胚的用料搅得更细,上釉的时候,釉料上得更厚更均匀一些……

在烧制仿汝窑这一段时间里,陈祎的脑子里全都是膨胀系数、应力释放之类的名次。

好在,官窑的技术储备够充足,而且工匠们的手艺也没得说,一群人用了半年多时间,废掉了几十炉瓷器,总算是烧出了可以交差的仿汝窑开片瓷器。

烧成了仿汝窑,防宋朝官窑的瓷器烧制,就一点难度就没有了。

就在一群工匠们烧成仿宋朝官窑之后,自信满满地向哥窑进发时,困难姗姗来迟了……

哥窑瓷器有四大特点。

一,釉面无光,也就是哑光釉。

二,金丝铁线,哥窑瓷器用的器胚含铁量较高,因此开片之后,就露出了器胚的本色。

三,攒珠聚球,釉中有气泡。

四,紫口铁足。上口呈现本色是因为釉料流动性较强,烧制时上口的釉料减薄;铁足是因为瓷器足底不施釉。

仿制工作刚开始,一群工匠就被哑光釉给难住了。

在一群工匠的印象里,只要是釉,就会反光。

唐英找上了“无所不能”的黄良。

陈祎也不知道怎么制造哑光釉,可他却知道瓷器的釉为什么不反光:粗糙度高。

结合哥窑瓷器“攒珠聚球”的特点,陈祎得出了一个结论:哥窑瓷器的哑光釉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

确切地说,哥窑瓷器釉料是在“呼吸”的过程中凝固的,内部气泡溢出釉料表面的时候,釉料凝固,气孔影响了哥窑瓷器表面的粗糙度。

而釉料内部那些没来得及跑出来的气泡,也被封在釉内,形成了“攒珠聚球”。

在当时的人看来,哑光或者“攒珠聚球”也只是烧制工艺所带来的缺陷,可在技艺成熟的年代,这些缺陷,反而成为了“亮点”……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