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058号 年代歌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12 12:59:47
  • 章节字数:12364字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亲爱的龙波女士:

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八十年代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我小的时候被周围的人怀疑是哑巴,他们故意发出动静,我回头了,于是证实我不是聋子,后来终于证实我不是哑巴。我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礼数,长大了对礼数的认知也非常的模糊。礼数繁多的环境,应该不怎么招人喜欢。但对于那种一点礼数都不讲的环境,喜欢的人也不是很多。像我这种从小不知道礼数为何物的人,就不应该被人待见。我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天赋呢?在幼儿班的时候,我的成绩就非常不稳定,总是在四十分与一百分之间徘徊。上了一年级,四十分与一百分交替出现的魔咒被打破了,后来我的成绩也出现过几次反弹,不过我的成绩始终不是很稳定,这是我始终缺乏自信的原因,而且在小学晚期,我已经感觉自己数学方面有些吃力了,我也许不具备学习小学高年级以及更高年纪数学的智力基础。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初中数学我从来没有学明白过,英语也学的非常模糊,我至今不知道音标怎么使用,单词的积累更是无从谈起。化学、物理也非常模糊。我不应该把责任推给别人,因为相同条件下很多人学习成绩比我好。对学校、教师各种关于学习的安排,我习惯性的不配合。这是非常失策的,对利益的追逐是社会常态,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在人家的屋檐下,不把供在哪里的神仙敬到了,你想在这里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无异于缘木求鱼。高先生说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个令人惆怅的年代,舅舅来到乡下,想要回家必须给长官上供一条烟,他居然拿一根烟去上供,长官让他把烟点着,把烟雾吐在他的脸上,说:“烟呢?”从那一刻舅舅成熟了,倚强凌弱是自古不变的法则,如果你发现环境对自己不利,要学会蛰伏隐忍,但不要放弃修炼,等有一天风云变色,或许你就可以飞翔九天。

八十年代的风尚,和风盛行,山口百惠女士被成千上万的人喜欢,起初奶油小生密斯特唐非常受欢迎,后来高仓健接着《追捕》一片在北洋红了起来,从那之后,奶油小生就成了弃儿。九十年代特别是在晚期,香江的风吹向内地,四大天王成了妇孺皆知的明星。新世纪初,南半岛的寒流吹向了内地,我第一次知道金喜善应该是读初四的时候,我给你透露一个秘密,我一直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因为我从来没有信任过自己的实力。当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之后,女权人士在文艺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过去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南半岛第一美女,现在被人们疯狂追逐的是一茬又一茬的小鲜肉。现在活跃在舞台上女明星,仰慕她的大多也是女性。按说内地男性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为什么他们在观众当中消失了呢?原来他们都在忙着打游戏。

古龙、金庸活跃的那个年代,本质上还是父权时代,琼瑶是一位女性作家,她的读者、电视剧观众也是女性,但它仍然不构成对父权的挑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女权人士一直在对着空气挥舞拳头,为什么她们要把父权当做男权来打呢?因为父权能够建立起来,是因为背后存在某种程度的合理性,如果把它歪曲成男权,打起来正当性更加充分,如果男权被打的漏气了,父权自然也就维持不下去了。现在正在发生的不是女权替代男权,而是女权替代父权。女权的膨胀必然带来母权的振兴,这将会体现在争夺冠姓权上。父权的衰落是大势所趋,所以我建议男士们尽量不要原则做父亲,因为及时你做了父亲也跟不做一样,你的父系家族一样会绝嗣。

在母权振兴之初,逼迫男人放弃冠姓权相对是比较容易的,可如果一个男士被冠以母姓,将来成亲有了孩子,要冠生母的姓,还是冠祖母的姓呢?假设冠生母姓氏成为惯例,各个家族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生下女儿如同得了璋玉,生下儿子如同得了瓦石,因为女儿可以传承家族姓氏,儿子只能伺候别人的女儿。阴阳之学的出现标志着父权的觉醒,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促成了父权的崛起。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没有被大规模战争袭扰过的犄角旮旯仍旧保存着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父权的衰落要从何时说起呢?以我个人的浅见,应该追溯的某种药物的发明,这意味着人类在生育活动当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过去人只要沉迷享乐,总会发生意外。现在不同了,尽情享乐而不用担心发生意外,这导致女性无须像过去那样保守了,而男士了也无须在时刻想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当男士们的责任心被削弱了,甚至不见了,父权怎么可能不衰落呢?

当父权走向终结之后,婚姻的形态会不会发生改变,传统的婚姻制度从根本上是为了保障父权,同时把女性置于父权人物的保护之下。当父亲被剥夺冠姓权,意味着传统婚姻制度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北洋很早就从律法的角度认可了母亲拥有对孩子的冠姓权,至于到底使用谁的姓氏,由父母双方协商决定,这个时候只要母亲足够强势,父权可以轻而易举的被粉碎。尽管如此,婚姻制度的改变并不是已经达到重点,女性权益必须得到拓展,最合理的设计就是恢复远古的走婚制,让男士们可以在同一水平线充分竞争,让他们更有动力讨好女性。这样做的弊端是父系血缘变的难以追溯。而保留一夫一妻制是非常困难的,未来人们更换配偶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即便名义上可以保留一夫一妻制,但不断更换配偶也会让父系血缘变得模糊不清,更何况女性未必只与合法配偶生育。

现在社交网络上不难刷到这样的新闻,某女士合法配偶质疑孩子非自己亲生,要求做品质鉴定,该女士面对证实男方猜测的鉴定结果,仍旧可以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义正辞严对男方进行排山倒海般的指责。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三十年前,在社会上引发的影响是今天的人没办法想象的。今天社会进步、父权衰落,即便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指责现在的法律过多的保护男方的利益,因为在今天女权人士和她们的支持者仍旧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这就好比老虎自称是整个丛林当中的弱势群体,它经常被一些小动物欺负。也许女权人士会说,今天许多掌握社会资源的仍旧是男性,可他们如果敢在说冒犯女性的话,就得去相关组织去赔礼道歉。

请允许我重申自己的观点,历史上不曾存在过一个男权社会,只是从远古的母权社会过渡到了父权社会,这种过渡发生的原因是阴阳学说的出现和持续的战争。现在我们又处在一个快速的过渡阶段,即从父权社会过渡到女权社会。女权社会社会的特色是女性最大、女性之上,这种过渡之所以会发生,一个关键的节点是避免生育的药物的发明,以及各种无痛流人技术的成熟,这两项技术给了人双重保障,使人彻底的从大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需要克制自己,不需要承担责任。在这一束缚解除之前,人要坚持晚婚甚至不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人很难坚持到那个时候,来自大自然的束缚解除了,来自社会的束缚就会被凸显出来,束缚包括来自婚姻的束缚,如果可以晚一点走进围城,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要走进去呢?未来社会对女性会越来越友善,越来越宽容,对男性就不同了。

现在很多女性表示希望有一个哥哥,原因是希望有一个哥哥保护她,照顾她。不希望有一个弟弟拖累她,这些人可能忘记了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是有一个哥哥,而不是有一个弟弟。电视剧《阿信》里的女主角也是有一个哥哥,而不是有一个弟弟。电影《望乡》的女主角也是有一个哥哥,不是有一个弟弟。一般来说影视剧里小舅子一般都很废,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舅哥就都是好人,相反各种展览女性苦楚的影视剧里,有不少大舅哥是坏人。现在女权人士非常完整的贯彻了这一主导思想:自己最大、自己至上。弟弟要是分走了她的利益,她就要把弟弟请走,哥哥要是妨碍她得好处,她自然也要把哥哥送走。她担心别人分走她的利益,又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好处,什么事坏人?这就是坏人。好的治理和教化,就是让每个人都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大家才有了相互依赖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付出,每个人都无须过度的付出。

一般的家翁在治家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喜欢,大的一定要照顾小的。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聆听过祖母的教化,她坚持认为叔伯、长哥有权力打侄辈或者弟弟妹妹耳光,当然也不是无限制放开这种权力,而是一搧两打。即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她的说法没办法接受,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五个叔老子,他们都有这样的权力,我的日子没法过。祖母的治家之道不是来自圣人的教导,而是她自己从她的老人那里继承来的,或者是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来的。圣人对治家的愿景是这样描绘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三字经》这样描述对家庭治理的愿景:父子亲、夫妇顺。一般来说家翁一般巍峨如山,而母亲如三春之晖,又如清泉之水。

社会进化到女权时代,母爱会变得越来越坚硬、冰冷,父爱会变得若有似无。人能从家庭当中感受到的爱会非常有限,因为你很早就会发现,每个人只爱自己。我曾经听一位王先生评论郭先生写的《小时代》,在这部书里,只有一种感情是有温度的,那就是两个男人之间的非兄弟情。除此之外,没有不相互算计的。一个人小小年纪就冷的像是被冻了几万年的冰,这真的好吗?也许不坏,因为她够成熟,可这样的人多了,整个社会的温度都会降下来。教化和治理是恒久的课题,《小时代》我只读过其中的一部,后来我才知道它出来出了那么多。郭先生的书原本口碑是不错的,因为抄袭,让他的声誉严重受损,如果发现自己喜欢的书是作者从别处抄来的,我会非常难过,但郭先生的书迷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对郭先生的支持没有任何条件,不过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一模一样的东西,原作沉寂在书海里,而郭先生却可以凭此大红大紫。

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郭先生和于先生向社会输出了大量具有影响的精神产品,它们培养了大量的受众,这奠定了二位先生在业界的地位。这其实也反应了另一个问题,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营销是不是比文学更重要?因为你不会营销,你的作品就只能躺在犄角旮旯睡大觉,如果你深谙营销学的奥秘,就算到处摘抄凑出一部东西来,一样可以让成千上万的人为你的“作品”痴狂。长期以来我习惯了对现状不满意,习惯了批判,对于一个处女座的人来说这并不困难。我从来没有尝试过对眼前的生活大家赞美,确实我也从来没有在现实中活的出彩过。正因为在现实当中的不如意,我对未来永远感到悲观。所以我的说法你姑妄听之,切勿信之,知道是偶然闯入一片树林,不经意间听到了群鸟的歌声。其实我也希望自己的思考对现实有点用,但无论有用无用,都不会对社会有任何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在我生活的那个区域。如果一个人穿着中山装兜里别着一只钢笔,人们就会误以为这是一个有文化。在洋历一九九七年以前,我们村还没有通电。最早我们家曾经有一台收音机,但在我的记忆当中,这台收音机一出现就已经是坏的了。我们家还曾经买过一台录音机,家里还买了很多磁带,早些年我最喜欢听的是陕北大唢呐,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录音机里就会流出来唢呐的声音,图的是个喜庆。后来二舅舅家通了电,就把我们家的录音机借走了,直到他们家买了电视才把录音机还了回来。那个时候。电视剧《三国演义》开播不久,记得我曾经问过二舅舅这样一个问题,曹操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他的回答是半好半坏。

后来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的多了,在评价曹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自信。后世很多人对曹操的认知建立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而《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认知,建立在从宋朝开始流行的话本上。在之前我与人通信的过程当中,曾经谈论过这个问题。如果按照以往的标准,宋朝实际上已经不具备被称作正统王朝的条件,可如果宋朝放弃作为华夏正统的位置,它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修改衡量是否是正统王朝的标准,这个时候的人们认为宋朝的合法性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他它是当时唯一不是蛮夷戎狄建立的王朝;第二、赵宋当时并存的其它王朝更加的仁义,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尽管如此,当时生活在赵宋境内的部分士大夫仍然非常的压抑,他们往往是士大夫当中不安分的人,是想要有所作为的人。赵宋时代是一个只适合混日子的时代,不适合有所作为。

过去,曹魏占据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二,很自然的被认定是华夏正统。投军之初,曹操志在封侯。之后他招募了大量的人才,果断把天子迎到许昌,采取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策略,他的雄心就不只是封侯了,而是希望可以扫清宇内环天下清静,做周公一样的人物。只可惜赤壁一战粉碎了他一统天下的宏愿,曹操的规划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一些忠于汉室的旧臣,有的劝他激流勇退,有的则想要谋杀他。而在这背后,汉献帝是发挥了作用的,皇帝如此背信弃义,当时曹操手底下的人都劝他取而代之。面对这种情形,曹操非常的冷静,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份,让汉献帝以及他的支持者彻底死心,与此同时他又表示自己并无篡逆之心,只愿意做周文王。后世的人站在曹操对手的立场上,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他,于是它就变成了反贼,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坏人。

修改关于正统王朝的评价标准,这不是当时朝廷正式做的。而是士大夫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来做的,于是大家看到在正史当中,曹魏仍然保留了正统的地位,而蜀汉不过是割据一方的小朝廷。民间故事与官修史书二元价值观,在北洋原本是不多见的。但在宋朝之后,二元结构完全形成,相比之下,民间传说比官修史书的影响更大。不说民间对已经非常不认可曹操,就连很多士大夫,在评价曹操的时候,先把他定位成一个奸臣。如果公平的说,曹操如果是奸臣,刘备更应该是奸臣,因为曹操并没有称帝,而刘备却在汉献帝活着的时候他就成帝了。现在很多人说刘备是汉室宗亲,难道宗亲谋反就不是谋反了吗?不能说曹操谋反就是谋反,刘备谋反就变成了合法继承。

只不过是为了彰显某一种价值观,指责曹操挟持天子的人是很有意思的,天子在曹操那里,他享有按照礼法所应当享有的全部荣誉和各种待遇。而其他人是怎么对待天子的呢?其他的那些豪杰根本没有人搭理他,在这些豪杰的眼里,这个皇帝已经一钱不值,许多人甚至巴不得他死了,然后自己立一个,还有一个表现的,有些极端的袁术,竟然自己登基。曹操曾经说过,如果不是,他奉天子以讨不臣,不知道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当这些人不能如愿,称王称帝的时候,他们就反过脸来指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奸诈,非常的残暴,而相比之下,刘备则表现的非常仁义。可也奇怪,为什么当时那么多的人才聚集到了曹操的身边,而不是聚集在刘备的身边呢?刘备所表现出来的仁义,其实就是他用来招揽过客的广告。如果说他的仁义是真实的,曹操平定天下、中兴汉室的心也是非常真诚的。

亲爱的龙波女士,我总是忍不住谈论历史,因为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但我知道这对别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在此我要向你表达歉意,我不确定你是否感觉跟我这样的人做朋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因为我很难与别人产生共同语言,你对我的容忍让我非常的感动。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地方都装着公用地话,谁要是家里装着电话,这个人一定是非常富足而且有身份的。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从最初的黑白屏手机到彩屏手机,从简单的音乐到立体声,那个时候还出现了翻盖手机。我第一次知道金喜善还是看到她的一则手机广告,那就是一部翻盖手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之后,就逐渐出现了智能手机,上面可以使用社交软件,在后来有人甚至在上面工作了。未来技术革新的速度会不会加快?人们的生活会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加的多彩,我不知道。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