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288号 辰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12-01 11:24:52
  • 章节字数:12332字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亲爱的龙波女士:

美好的语言像是清澈见底的流水在光滑的卵石上流过,又像是绽放在日光下清风里的鲜花。美好的诗句读起来有口舌生香之感,诗歌的盛世在大唐。走出那个年代的风华,来到了那个充满忧郁的大宋。有一部电视剧叫《清平乐》,原名叫做《孤城闭》。剧中作为皇帝的宋仁宗并不快乐,但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徽柔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可人的愿望跟命运交织在一起,命运总能够战胜人的愿望。因为仁宗对自己的生母李氏感到非常的愧疚,就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李家。这件事多少有一点荒唐,你想照顾你家那是你的事情。怎么能把徽柔搭进去呢?因为这个决定葬送了徽柔一生的幸福,很多人看到剧中司马光的表现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可能在司马光看来,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他并不把公主的幸福放在心上,他要坚持他的原则。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当人们在追忆大宋仁宗朝的时候,多数人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仁宗驾崩的时候,据说连北边的辽国皇帝都为之痛哭。可就是这么一个得到好评的皇帝,却没有留下子嗣。根据果报之说,这符合逻辑吗?我不知道历史上很多公认的好人没有留下知识,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是前世的业障没有环境,还是今生种下了什么恶因?这世上的道理非常的精深玄妙,想要把它搞明白并不容易。我不知道什么地方还能够看到这部电视剧,如果有可能我到底要不要再看。在很多人的记忆当中,大宋不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朝代。如果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过日子,如果你是一位士人。那么大宋就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老想着建功立业,流芳千古,那么大唐和大汉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在汉唐最好选择在前期,到了后半段也没有什么能有所作为的空间了。今天只要提起秦始皇,很多人就会忍不住肃然起敬,然而在历史上他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可能是在昨天我想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上很多了不起的人,到了晚年都不能善终。秦始皇在他还是秦王的时候,能够做到礼贤下士。等到后来一统天下,皇帝的名号加身。他的状态就大不相同了,他完成了先人未竟之业,但他不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前面有六世的积累。他去泰山封禅彰显大秦的功德,与此同时他还在继续扩大他的业绩。如果仅仅是这样也不房事,关键是他开始追求不死。新陈代谢自古皆然,他想终止自然规律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他过得非常的奢侈,而当时百姓因为长年战乱受尽了苦难。大家都期待着一统之后,天下不再起兵戈,百姓能安居乐业。而秦始皇用事实告诉他们一统之后不会与民休息,而是要让他们背上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为了满足一人之私欲,让天下人陷于痛苦当中,也许这就是大秦统一之后,只有区区十五年社稷的原因。

汉武帝是跟秦始皇一样的人物,在他的时代,汉朝之疆域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可到了晚年,他也出了严重的问题,一个就是像秦始皇一样舍不得死。秦始皇晚年过于信任两个人,一个是李斯,一个是赵高。汉武帝到了晚年因为皇后失宠,储君的位置也开始有所动摇。大将军卫青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等到卫青离开人世之后,卫氏一族失去了依靠。经历了巫蛊之祸,汉武帝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可他到死原谅了储君,却没有原谅皇后。因为皇后在关键时候把兵马借给了自己的儿子,之所以她会做这样的事情,是因为他们夫妻之间并不再互相信任。由此可见,储君也好皇后也罢,都是关乎社稷的人,万不可等闲视之。

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在晚年有了反思,如果秦始皇在晚年的时候也能够有所反思的话,大秦不至于灭亡,可历史没有如果。唐太宗是非常受百姓爱戴的一位皇帝,到晚年他也出了很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继承人的问题,储君先是出了事故,从正常人变成了瘸子。可这样的变故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继续恶化。储君迷恋胡人风俗,还干出了违背礼法的勾当。即便如此,皇帝还是不愿意放弃他,直到最后他卷入了一桩大案。对于魏王李泰他本来是很满意的,只可惜李泰的一些表现让他非常的失望。第一,他容不下李承乾。第二,他也容不下晋王李治。唐太宗发现自己拿到了跟自己的老子差不多一样的剧本,这个时候他要做的就是改剧本,不让同样的剧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于是魏王李泰被幽禁,晋王李治成了储君。可很快他就对自己的这个选择感到懊悔不已,因为既往理智实在是过于懦弱了,这个时候他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吴王李恪。

李恪这个人非常的英武,只可惜储君之位,不能随意动摇。因为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长孙无忌,最终导致吴王李恪不能善终。长孙无忌也因为滥杀无辜到最后没有办法善终,因为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还有就是在自己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之后,唐太宗确实变得越来越骄傲。有一点他是非常幸运的,就是当他几次想要去泰山封禅的时候,都有大臣出来阻止。当一切阻力都被克服之后,上天又加以阻止。这说明上天是非常爱护他的,如果唐太宗真的去封禅了,他就变成了个秦皇汉武一样的人。晚年的唐太宗意志消沉,他不仅进行了痛苦的反思,还留下了经典。之所以说他是一位教科书一样的皇帝,不是他一直以来都在做正确的事,而是犯错之后能够反思。能够做到始终如一的人,在历史上没有存在过。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可能很多人觉得他已经善始善终了,其实这里边有很大的问题。康熙皇帝在晚年也因为继承人的问题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当中,而且他的晚年在其他领域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如果这些错误都不存在的话,雍正皇帝就不需要那么呕心沥血的去推动变革了。乾隆皇帝到了晚年,仍旧是非常骄傲的自诩为十全老人,其实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清就是从乾隆朝开始走下坡路的,乾隆皇帝鼓吹所谓的十全武功,就如同当年万历皇帝吹三大征。虽然故事非常的好听,但是每一仗打完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管是万历朝的三大征,还是乾隆朝的十全武功,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朝廷的元气。而他们却不自知,不知道与民休息,却在那儿一味吹嘘。

每次与人讨论的时候,当我听到有人吹万历三大征,我是非常不屑的。如果没有之前的三大征,萨尔浒一战不至于败的那么惨。大明后来也不至于在面对满州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乾隆朝的问题不只是十全武功。我们总说和珅这个人如何如何,其实大清最能够敛财的不是和珅,正是乾隆。如果乾隆皇帝能够洁身自好的话,和珅也不至于走上这么一条不归路。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上面的人喜欢敛财,下面就有人帮着他搜刮钱财。所谓康乾盛世,在事实上并不存在。虽然一些学者拿出一堆数据证明这件事情真实存在,可生活在现在的人都知道,特别是一些人能够亲眼看到相关的数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由此可以推断,历史上的那些数据,特别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到极为精准。我相信在那个年代数据普遍造假,乾隆皇帝也绝对谈不上是一位明君,他是个唐玄宗有一比的角色。

相比于唐玄宗乾隆皇帝实在是一个幸运儿,唐玄宗可能比乾隆皇帝更单纯一点,他长期宠爱一个女人,这样的事情在乾隆皇帝的身上是没有的。而且在玄宗朝有这样的问题就是藩镇尾大不掉,而大清的乾隆朝权力集中在朝廷。乾隆皇帝跟他的祖父相比,康熙要幸运太多了,因为他可以选择雍正这样一个刚毅的继承人。而乾隆皇帝选择继承人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家伙,如果留给他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天下,他或许能够做到守城,如果是留下一堆问题,嘉庆皇帝绝对没有本事去解决这些东西。由此可以指出,历史上的很多东西,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由此推断,我个人的命运。或许也存在一样的道理,如果我足够幸运的话,我可能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只可惜我没有这样的幸运,只能自认倒霉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上天不要抛弃我,能够多多保佑我去做一些事情,去做一些对的事情。

今天晚上到底还是有一些意外,而导致时间总体上看起来非常的紧凑。但愿能够用有限的时间做尽可能多的事情,这个星期我希望能够把晚上的时间尽可能用在读那些买来的书上。特别是最近买的三本书,目前我正在读第三卷。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当中能够收获一些惊喜,能够了解到一些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只有对一个人的过去足够熟悉,才能够准确的判断这个人的当下和未来,因为一个人的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的惯性还是非常强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对这三本书所描述的内容谈不上极为精通,但也要略有所知。这样我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样我就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人生路上总是充满了风险,而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智慧去回避这些风险,今天下午我撰写的那篇东西总算是出炉了,贴到社群里没有掀起多大的水花。

对于社群里诸公的审美,我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判断,甚至对他们的兴趣点也没有办法去精准把握。这段时间对我来说重点是读书而不是经营社群,如果读书的计划能够顺利完成的话。在社群里我就可以更多的谈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但是我发现在今天这个世道,愿意倾听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大家都争着表达,都期盼着自己,有很多听众,却没有办法耐心的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想争名逐利的年代。对于今天自己所撰写的那篇东西,我没有多大的信心。不过社群里还是有一位先生要走了,那篇稿子意思是他要有所用途。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对那篇稿子进行修改,但我已经给出了建议,如果真的不加修改就加以使用,是不大妥当的。那位先生很擅长写这类东西,也许他不会使用那个玩意儿。

到了这个星期之末,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要求收这些东西。如果收的话,我已经准备好了。假如长官不要求我替他写这篇东西,我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如果突然告诉我要替他写这玩意儿。事情可能就变得有点复杂了,我可能需要花费一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替我自己写是比较轻松的提长官写就比较头疼。因为我估计我写的这些东西根本没有人去注意去看,所以不管写成什么样其实无关紧要,如果是地长关系就比较麻烦,他可能会看了又看改了又改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我写的东西他几乎都一字不改。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稿子他很可能会自己动手。愿上天保佑,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能够平稳的度过。即便是有什么问题,也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让人头疼的问题,生活当中也是按倒葫芦起了瓢,人总是要活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当中。有的矛盾还在潜伏状态,而有的矛盾已经变成了冲突。

每当冲突不可收拾的时候,我就变得有些自闭了,我多次这样祈祷,如果上天要把我带离这个世界只要走的体面,只要走的没有痛苦,我没有理由不接受。虽然心里这么想,事实上却非常的清楚,如果上天已经做出了决定,哪里还容得我在那里讨价还价呢?一个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的作为。如果他积德很多最终的结果,一定也是相对不错的,如果他没有积德,结果就是他的人生就像是一艘破船,到处都在漏水,总有一天会沉到水底。不过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行善,如果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去做,结果就会跟作恶一样。作恶如果能够根据它内在的规律去进行,作恶之人完全有可能逃避惩罚。

罗先生在演讲的时候说过,它可以按照规则设计完美的方式去做坏事。一方面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又能够避免承担责任。大概是在昨晚我看到罗先生发表这样的观点,几年前他曾经主张不再把人处以极刑。近些年他的想法有所变化,主张应该保留这种形式。而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从来没有变化过,把人处以极刑,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非常残酷的。而我的观点与很多人的想法恰恰相反,保留极刑正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假如一个人伤害了很多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而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挑战人类最基本的正义,也是不尊重做坏事的人。曾几何时,周先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位艺人。从某一年开始,他的人生出现了巨大的变故。因为被卷入了某个案子,他断送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他曾经试图挽回这一局面,但是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特别有意思的是,他曾经主动找到游丝,希望对他进行检测,万没有想到检测的结果对他却不利。

现如今他不得不低调度日,我不知道将来有没有可能出现这么一天,他又一次登上了舞台。周先生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他自己实在有很多应该反思的问题。他选择与一位企业家结合,办了一场极受瞩目的婚礼。此后他曾经从事慈善活动,用镜头拍摄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场面。那个时候是他的巅峰时刻,再后来他就去演电影当主持人,甚至参与制作某一综艺节目。正如当年徐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他有很多问题,并且希望能够好好的去提高。让人遗憾的是,周先生听不进徐先生的谏言。而是在社交平台上,把徐先生大大的讥讽了一番。他过足了嘴瘾,却错过了进步的机会。人难得有自知之明,其实没有自知之明也不要紧,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这样也可以庇护。最糟糕的情况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周先生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相比之下,郭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要好太多。我觉得一个是因为郭先生背后有深厚的传统,另一个是郭先生,收了很多的徒弟。这众多的徒弟,因为郭先生有了生计,虽然相声艺术在未来仍然有很多危机。可郭先生把相声带到今天这样一个地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在我看来相声艺术的前途不应该是被送进博物馆加以收藏,也不是让相声演员都变成综艺明星参加各种真人秀的录制。而是希望相声艺术能够活在民间,活在茶馆,活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当一个笑声班社变成了偶像天团,这里边一定有幻觉的成分。我希望在相声这个领域,未来可以涌现更多的人才。不一定有很高的人气,不一定有很多方式能够让这种高人气变成现实的利益。

当然我的这种要求可能是非常过分的,我自己可能每天都在想着用什么方式成名,用什么方式能够增加收入,与此同时却的要求别人能够更多的把精力投入到钻研艺术当中。平心而论,我不太喜欢写那种不是发自内心的文章,只不过人在江湖不得不如此。按照目前那些预告,十二月应该有一部我很关注的电影上映。目前我没有办法推测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会怎么样,张先生的一部电影被送去海外评奖了。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获奖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可能觉得还不错,但是评讲的时候要比一般人看电影可能要严格很多。现在很多导演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想拍电影却没有合适的故事。虽然今天发表东西似乎越来越容易了,每天网站上都有很多作品上线。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并不多,网络作品存在一些先天性的不足,只是最近这些大家都不去说罢了。

张先生年纪已经不小了,我不知道在有生之年他到底能不能获得他想要获得的奖项。如果能够成功获奖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一个交代,如果从始至终都没有办法获奖,这将是他人生非常大的一个遗憾。当然有可能他自己本人并不把这件事情看的有多重要,只是一些像我这样的无关人士,替他感到遗憾罢了。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与我们同类的人当中,有两位先生获得相关的奖项。然而这两位先生在狱内的地位不如张先生,反过来,如果张先生获奖,在比较特殊的氛围,可能非但无助于他提高声誉,反而会给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就如今年他的片子曾经被一些人批评,我认为那些人事所批评的东西是无中生有。他们自认为有一套艺术应该呈现的形式,当别人拿出来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的想象时,就会勃然大怒,他们自己拍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却总想着指导别人拍东西。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十月十八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