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岁月流歌

第五十四章江湖风(一)

  • 作者:淮上文歌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15 19:08:00
  • 章节字数:6154字

“岁月流歌 (.)”!

军子永远记得1982年的那个初夏,风靡全国的功夫片《少林寺》,来到了县城。

真是人山人海啊!

排队买票的人流,从人民剧院的售票窗口,一直延伸到500米外的文庙街上。

军子和车文两人,也是从上午一直等到了下午,才买到了两张八点钟晚场的站票。

进入剧场后才发现,压根就没有坐着的观众,全是站票。

偌大的观影厅拥挤的蜂巢一般,放眼望去全是人头了。

前来看电影的人太多了,一票难求。

剧院出此下策取消坐票,也不失为一种人性化的好办法。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

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彩色宽银幕上,开场主题曲明快悠扬的旋律,伴随着古风的画面行云流水。

原本喧闹的现场,也瞬间安静了下来。

军子感到浑身的热血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豪情在他的心中激荡。

看了十几年的电影,这样的感觉还是第一次,真是太神奇了。

像初春雨后的山林里,急不可耐的竹笋破土而出。

又像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有朝一日腾空而起直冲九霄。

压抑许久的激情,终于在那一刻找到了可以宣泄的出口。

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年,提振民族自信有两个很重要的推手。

一个是女排精神,另一个便是因为电影《少林寺》的热映,在全社会掀起的“武林风”。

后来港剧《大侠霍元甲》在内地的热播,更是把这种奋发自强的时代精神推向了高潮。

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人生轨迹,其中就包括我们的王家军同志和小车老师。

“军子,我看不见,前面挡住了!”

车文急切的低呼,把军子从沉醉中拉回了现实。

他这才发现,女友的前面不知道啥时挤来了两个高个男。

车文这个山里丫头很是娇小,只有军子的肩膀高,现在只能看着前排的后背了。

“同志,麻烦让个道。”

都是花钱进来看电影的,挡住谁的视线都不合适。

军子左右看了看,很快有了主意,拉着车文借道来到了剧场的墙角边上,然后蹲下了身子。

“你要干嘛?”

车文不知道军子是啥意思,吃惊的笑问道。

“你坐上来,我扛着你看!”

军子指着自己的肩膀,焦急的命令道。

电影太好看了,他一个镜头也舍不得落下。

“你可照?我重啊!”

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了,车文不好意思的跨到这个大男孩的肩膀上。

“一袋水稻的重量,扛你一辈子都没问题!”

军子靠着墙体很轻松的站了起来,对于故事情节的狂热,让他暂时忘却了肩膀上温软的姑娘。

两个年轻人就这么立在那儿,两个小时的整场,随着男女主人公的身世沉浮,或者心潮澎湃,或者泪流满面。

直到散场的白灼灯在头顶上纷纷亮起,军子才想起肩膀上还有个大活人,慌忙把车文放了下来。

头发和上身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淋透了。

退场路过的观众全都笑意盈盈的瞅着他俩,或友好、或惊讶、或羡慕、或坏笑、还有捂嘴羞涩的偷笑。

刚刚在银幕上见证了一场生死与共的旷世之恋,眼前这对纯朴青涩的爱人,不正是美好生活本该拥有的样子嘛。

有了县城电影院的这次肌肤之亲,两个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变成了真正的情侣关系。

然而所有美好的初恋,最终的解决好像都不太完美。

那个时候,由“少林风”引发的“功夫热”,在全社会的青少年当中急速升温,军子也成了一位狂热的功夫爱好者。

没有练功的石锁,就用两块青石来代替。

他还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根少林棍,特地请铁匠师傅打制了两个铜环套在木棍的两端,走到哪儿都会带在身边。

车文老师好歹是个读过高中的知识分子,百花齐放的外边世界,也让她的眼里重新有了远方,不再满足于眼前的苟且了。

每天上课之余重新拾起新版的高中教材,不分昼夜的埋头苦读,希望重走高考这条独木桥,实现走出大山的人生理想。

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二年的高考,车文得偿所愿。

在这年九月她打起背包,去了遥远的南方。

与军子这段童话般的爱情,从此也就因为心灵上的距离无疾而终了。

日出嵩山坳,

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

坡上青青草。

.....

几十年后,已是保安公司老总的王家军,每次听到《牧羊曲》那悠扬怀旧的旋律,总会感到无限的伤感。

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啊,还有那位小鸟依人的车文姑娘。

1982年对于王世川的红石湾茶厂来说,也是生意好到爆的一年。

清明刚过,几位省内外的茶商就慕名前来,预付定金买断了整个茶厂全年的货源。

正如孙师傅当初预测的那样,王世川足不出户就把所有的买卖全做好了。

加之库区周边的各村各社,一年之内又冒出了十多家新办的茶厂合作社,使得本就紧张的茶草原料愈加稀缺了起来。

收不到茶草就没法扩大生产,手上的订单再多也只能是干瞪眼了。

平时茶厂由孙师傅和车文代为照看,王世川再也不要苦哈哈的蹬着破三轮,出远门摆摊了,整个人也完全的清闲了下来。

可是农民社员出生的王世川,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苦命人。

一年只做采茶季一个月的买卖,其余的时间啥也不干优哉游哉,这样的快活日子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活要亲命了。

芒种之后,岗上春播插秧的农活刚进入尾声,王世川就匆匆去了趟省城。

等他再回到庄子,屁股下面多了一辆两个轱辘的大家伙。

不知道是铃木、雅马哈、川崎之类的日系车,还是国产的老版幸福250。

早年的江淮乡间,一律称之为“摩托卡”。

是王世川花了一千大毛,委托化工厂的朋友老杨同志,从厂院子弟那里淘来的二手车。

王家小院的外边,挤满了前来参观的乡邻。

军子带着几个小青年上下摆弄,但谁也不敢一试身手,怕启动了之后无法驾驭。

在那个自行车刚刚流行的年代,摩托车还是很稀罕的奢侈品。

社会上的普及率,远远比不上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斯特拉们。

像王世川这样第一代买购摩托车的乡下人,基本上都是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

大哥王世春是最后来到现场的看客,他满脸不悦的走到了王世川跟前,连弟媳卫兰招呼他都没有答应。

“世川,做人不能太张狂,我看你如今兜里有几个臭钱也学会穷烧包啦!庄户人家买这玩意有啥用?真会穷烧包!”

接过兄弟递上的卷烟,王世春没有给王世川半点面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通很批。

“大哥,我们老四类穷苦人出生,从来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哪敢穷烧包啊!哈哈哈!是这么回事,这趟去省城我发现了一桩好买卖,我们这边放养的家禽运到省城的市场,至少能有三成朝上的利水。”

王世川忙着给众人散烟,也知道大哥的批评全是出于好心,赶紧满脸赔笑着向王世春解释买车的缘由。

“茶厂一年就是一季的生意,我这个人又闲不住!正好在省城遇到有人转让摩托车,就把它买了下来。我先蹚蹚水,如果这个家禽的买卖有赚头,将来可带着军子他们一起做!”

“你做生意赚钱我不反对,麻烦你以后带外边的新鲜玩意回庄子,尽量低调些。这么张狂霸市的,全大队全公社的人都知道了,如果有人想你穷点子搞你,到时候你罩不住!”

王世春问兄弟要了两根卷烟夹在耳朵上,继续教导他如何做人。

“在外靠朋友在家靠兄长,大哥你讲得对,我以后是要注意点影响了,不能这么烧包。”

大哥的一番教训,训得王世川满脸发烧。

他也明白钱壮狗熊胆,如今的自己是有点飘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