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汉时风月三国猎

第62章 张杨之死

  • 作者:止剑花下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9-30 06:22:23
  • 章节字数:4504字

张辽、张杨与吕布同为并州军出身,为昔日并州刺史丁原手下三大猛将。

如今的张杨与吕布已为割据一方的豪雄,看起来倒是张辽最不起眼。

输人不输阵,好在杨翦现在弄个官职还是挺容易的。

在张辽兵临河内野王城下之时,朝廷进封张辽为平南将军、徐晃为平北将军、赵云为平西将军、高顺为平东将军,阎行与庞德为奋武、奋威将军。

按照汉朝军制,将军封号有重号杂号之分,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为重号将军,但到了此时的乱世,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也成了重号将军。

凉州与并州两地,民风鄙朴、少礼文、好射猎,皆以产生骁勇善战之士闻名天下,两地骑兵更是威名赫赫,也正因为如此,一向为自命清高、儒礼传家的关东士族所不容,这也是凉州与并州势力在逐鹿中原的乱世中,先后倾覆的主要原因。

说回正题,张辽与张杨同为昔日并州丁原下面三员猛将,在并州征伐匈奴乌桓等异族,镇压乱匪山贼,私交甚笃,如今刀兵相见,难免令人感慨。

张杨这个人虽然有不少缺点,贪财好色,爱慕虚名,但乱世之中还能忠于权威荡然无存的皇帝,自是难得。

杨翦并不想与张杨真的兵戎相见,用张辽主持河内战事,更希望两人能坐下来叙叙旧日情谊,以德服人,让张杨主动归附。

杨翦也再次请到了诏书,派出了使者,求见张杨。

朝廷进封张杨为大司马,入朝为官,举家迁往长安城。

太守府内,张杨正长嘘短叹,不知何往。

偏将杨丑、眭固沉默无言。

杨丑看着张杨,眼底闪过一丝无奈。

主公忧柔寡断的性格,在这种重要的选择面前,再次表露无疑。

眭固再次劝道:“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是战是和,须早做决断。”

张杨叹道:“战,拿什么战?就靠我们现在这两三万余人马?上党自顾不暇,没有余力救援。于扶罗死了,他弟弟厨泉与儿子刘豹忙于争权,更没空搭理我们。”

眭固看了杨丑一眼,说道:“要不,我们投袁绍去?以杨翦如今的实力,肯定不敢得罪他的,这样河内自然就保全下来了。”

杨丑反对道:“投袁绍还不如投杨翦呢,至少名正言顺。”

张杨更加烦恼,说道:“好了,你们先出去吧。容我再好好想想。”

眭固出了太守府,与杨丑作别而去。

杨丑看着眭固离去的背影,闪过一丝忌惮,脸色阴晴不定。

到了第二日,张辽请张杨城外相见的请求再次被张杨拒绝。

杨丑再次劝张杨归附朝廷,张杨仍然犹豫,只以言辞推脱。

到了入夜时分,杨丑突然带领数百甲士冲入太守府中。

太守府百余护卫措手不及,根本抵抗不住,很快便被斩杀于净。

张杨困守屋内,被蜂涌而入的叛兵团团围住,虽然凭个人武勇接连斩杀十余人,但身未披甲,受创多处,流血过多,再也无力支撑。

张杨一脸绝望与不甘,问道:“为什么?平日里,我待你待将士们素来不薄,为什么叛我?”

杨丑眼中的愧疚之意渐渐隐去,冷冷说道:“主公待下仁厚,昔日连背叛自己的人都能原谅。可惜你似乎忘了,你是并州出来的三虎之一,不是婆婆妈妈、妇人之仁的妇人。”

说完,再不迟疑,一刀斩下了张杨的首级。

杨丑提了张杨怒目圆睁、兀自在滴血的首级出了太府,在部下的簇拥下向着西门而去,准备开门向朝廷投降。

忽有人马从前后涌来,将杨丑等人堵了个严实。

在他前面,眭固披挂整齐,于战马之上,持矛对他怒目而视,一脸悲愤。

无话可说的两人直接开干,杨丑也算得上是张杨手下的虎将,但眭固本是黑山军与于毒、白绕齐名的悍匪,虽然在东郡败于曹操,归附了张杨,单论个人战力,本就在他之上。更何况此时挟恨出手,又是以多打少,杨丑部下很快便被屠戮,横七竖八的倒了一地。

眭固手持长矛于马上突刺,杨丑单手持刀,大为不利,眼见部众接连倒下,死了个干净,心中慌乱,被眭固一矛刺穿了咽喉,仰天而倒,就此死去。

眭固将张杨首级迎回太守府,拼好入殓,召集张杨部属,宣布了杨丑弑主罪行,众人推眭固为首,出东门径投袁绍去了。

张辽第二日发现野王城城墙不见守军人影,派人探查,才知昨夜变故。

张辽派人飞报洛阳,自己率军追赶眭固,一直追到淇河岸边,对岸出现了袁绍军队的身影才停了下来,驻军于淇河岸边的朝歌。

张杨既死,徐晃趁势攻取上党,占据东面太行山险关壶关,控扼邯郸、魏郡、邺城。

此后,徐晃与马岱兵马两路北上,攻取晋阳,又用了将近两月时间,惊晋阳与河东之间的匈奴人驱逐至晋阳以北。

至此,朝廷已据有关中关西,收复并州近半,同时出关东,据朝歌、武平、陈留、颖阳、颍川,宛如伸出了一只拳头,击向中原大地。

杨翦暂止兵锋,转以安抚治理好新占之地为主。

在杨翦的建议下,朝廷下诏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并大量征辟各地望族入朝或是在地方为官。

唯一遗憾的是,颖川荀氏在杨翦兵出关东之初,荀彧便将荀氏举族东迁至鄄城。

但也不是全无收获,汝颖多奇士,颖川除了荀氏,还是陈氏。

陈氏的底蕴远不及荀氏,也不同于荀氏这种士大夫官僚世家。陈氏本是寒微之家,后来出了位名列“颖川四长”的人物陈寔,便是他,依靠自己非比寻常的品德,逐渐累积的声望,成为汉末最有声望的名士之一。其子陈纪、陈谌,亦是高名之士,与其被时人并称“三君”,加上八十三岁的罕见高龄,陈寔硬是凭一己之力,把陈氏从平民,拉到了一流士族的行列。

陈纪本在朝中为官,杨翦特意将他少有才名的儿子陈群请到了自己身边作了主簿。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