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雪满京华

55、蜀道之难(一)

  • 作者:飘篷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1-08-15 15:59:48
  • 章节字数:7488字

宣宁二十四年的选妃在盛夏来临之际终于落下帷幕, 其中两人由皇帝做主入了信王府,其余诸位便都定了位分分了宫室正式进了后宫。

然而在此之前,元晖殿还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乱子。

皇帝已不年轻, 是故当初放出东宫亦要选妃的旨意时, 众女大多将目光放在了太子身上。结果那一晚圣驾骤临, 众人才知江宁的杜氏已是内定的太子妃人选, 不免都有些失落。

但一夜过去,次日皇帝便改了主意。杜氏不仅丢了太子妃之位, 且还受到新晋明嫔身边宫女的挑衅。杜氏与贺清熙不睦已久,众人皆知是明嫔在皇帝耳边吹了风,有意报复了。

谁料杜氏不忿,竟直接在元晖殿闹, 口中直骂贺清熙。有人出言相劝, 亦被误伤。此事一出,宁妃与明嫔几乎同时进言, 杜氏入东宫大为不妥。东宫便又这么“耽误”下来。杜氏亦被逐出采选名册,遣返回家了。

所幸此事未再牵及东宫, 皇帝也再未提子嗣娶妻生子之事。兰怀恩则携了圣旨,亲自去了一趟昭阳殿。

疏萤是万万没想到太子会看上她的,从头至尾只苍白着脸,满心惶然地跪在孙氏面前。

耳房里有宫人正在替她收拾东西,那声音听着刺耳得很。

晏斐傻眼愣神,抹着眼泪和孙氏哭诉:“……母亲, 我当时当真只是开玩笑说一句的, 我没想到六叔会真要了疏萤姐姐去……”

孙氏接过宫女捧上来的匣子,正从中挑选着首饰。她斜眼睇儿子一眼,语气平淡:“你真以为太子是因着你那句话才要纳的疏萤?她不过是要避着娶太子妃的权宜之计而已。太子才见过疏萤几面, 她眼里可装不进去女人。”

“那……”晏斐仍旧忧心忡忡。

孙氏将一支玉簪插进疏萤发髻,又端详几眼,拂了拂她鬓边发丝,才叹道:“太子不会碰你,但必然会防着你。进了东宫,你安安分分在后院待着,别见外人,不让她抓住什么把柄就行。”

疏萤应了,轻咬着红唇,平素轻灵澄澈的双眸里噙了一汪水色,再也嬉皮笑脸不起来,愣愣点

头。

“奴婢是在家中受欺辱,没法子了才进宫谋生,自进宫便全仰仗娘娘照拂,如今骤然自昭阳殿出嫁,也不能再为主子尽忠分忧……”她垂泪,孙氏待她亲和,晏斐又是她看着长大的,此次别离万般不舍。

“好孩子,你将斐儿照顾得很好了。”孙氏弯腰将她一扶起来,旁边的晏斐便钻进疏萤怀里,磨磨蹭蹭和平时一般无二。

疏萤临走前絮絮叨叨又同照顾晏斐的宫女嬷嬷交代了许多,晏斐平时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喜欢做什么、还有一些小习惯小毛病,事无巨细,足见平日仔细用心。

听得晏斐在一旁红了眼眶,便执意要跟着她一同去东宫。孙氏没阻挡,只叮嘱一句:“往后斐儿去东宫,不要见疏萤,以免产生误会。”

晏斐皱着眉嘟囔一句:“六叔仿佛并没有那么不通人情……”但面对着母亲,到底还是乖乖应了。

兰怀恩将人送进东宫后,来接应安置疏萤的恰是小九。疏萤立时便觉心下稍感安定,偷偷抬眼去望,他仍是那副热心肠的模样。

晏斐去见了晏朝,最开始还一本正经,结果说到最后却红了脸:“六叔,您要好好待疏萤姐姐,她温柔可人……若明年斐儿能再有个堂弟妹就……”

晏朝黑了脸:“闭嘴!”

兰怀恩尚在旁边立着,一时没忍住,噗嗤一声乐了:“殿下可万不能辜负陛下的期望啊……”

果不其然,迎来的是晏朝一记眼刀。

他忙敛颜一咳,躬身正色道:“ ……太子殿下,明日陛下会驾临文华殿,还请您早做准备。”

晏朝颔首。皇太子于文华殿观政是旧例,皇帝并不时常驾临。前几回但凡皇帝去,廷臣在场,皆是有要事商议。

她细一忖,近期那些纷杂政事在脑海中一过,心底暗自有了思量。

一场急雨过后,空气中氤氲了大半日的清新湿润,淋得扶疏夏木青翠欲滴。待骄阳似火时,昼气渐热,叶底蝉鸣便也稠密起来。

后宫数李婕妤最畏热,信王向皇帝一提,万安宫便最先置了冰——也仅仅是许她用冰而已。信王意本不在此,颇有不甘,但再提李婕妤时,皇帝的态度

已然不耐了。

新欢在怀,哪还能记起旧人。

信王十天半个月好不容易见一次李婕妤,知她眼疾愈发严重,太医也只说尽力医治,不由得满心恸然。

李婕妤因着红颜渐老,早已是昨日黄花。从前在容颜保养上肯精心装扮,又因着与皇帝多年的情分,圣眷不断。

然而禁足数月,不免心绪苍凉,连带着诸多旧疾并发,医治不难,只是再难根治了。她面容憔悴不少,仿佛几个月苍老数十岁。

“母妃的指望都在你身上呢……骊儿,后宫我尚有根基,要做什么并不难,只是你在京城,万不能只靠李家……”她眼前一片混沌,勉力嘱托,“这么多年了,再不出手就晚了。”

月满则亏。

信王知晓李婕妤的深意,只点头答应:“儿臣早有筹谋。”

后宫如今最好的机会全在新晋妃嫔里。明嫔得宠显然是有人刻意而为,他已被抢占了先机。

万安宫宫门如常紧闭。信王立在长街上,默默望了几眼,终是转身离开。

半路遇到了几个太监,怀里抱了几簇芙蓉,红莲白莲并几枝荷叶,太监走得急,剔透露水尚未晒干,晶莹娇嫩甚是好看。

他随口一问,才知是永宁宫的人,前往东宫。心底不免纳闷,永宁宫爱往东宫送时令花几乎人尽皆知,他倒纳闷,太子不像是喜好风雅之人,仿佛也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

不过终是冷嗤一声,并不在意。

再看向东宫方向时,那眼神便同当年看晏平入主东宫一模一样了。

晏朝收到莲花时,方从文华殿回来,身后还跟了沈微。沈微见足足三人满怀抱着花,怎么也不像是能放到瓶罐中供人观赏,不由得怔了怔:“这是……”

其中一名太监低着头上前禀道:“太子殿下,公公吩咐奴婢,这一捧是永宁宫送来的。”他指了指自己怀里那些。

“其余的呢?”晏朝蹙眉,明知故问。他口中的公公,除了兰怀恩没旁人了。

“其余是兰公公特地叫尚膳监从宫外运进来的,说是……可赏可食。”

“……”

“宫外?我瞧着像是刚采摘的,这样新鲜。”沈微面色一凝,不好问

兰怀恩,只得好奇问旁的。

那太监躬身,谦卑一笑:“这奴婢不大清楚,一切由兰公公做的主。”

兰怀恩经常有过人的本事。

晏朝不言不语,从中抽了一枝尚未绽放的红莲,花瓣拧着旋儿攥成一个尖尖的苞,深红色均匀浓染。她偏头,吩咐人将花收了,才转身,同沈微进了内书房。

此时正值晌午,窗外阳光灿烂,纱帘一放,书房内温和不少。晏朝将案头的笔架往远处一推,对沈微点点头,说了声“坐”。

她看了看沈微的神色,不等他问,率先开口:“兰怀恩有心示好,本宫也乐得收。耳目不在多,但得利如鹰眼。”

“东厂若能站东宫自然如虎添翼,但殿下……那是全天下恨不能共诛之的东厂督公啊,稍有不慎,您……”

他抬眼,看到她眸中的幽深,未免心惊。终究还是担忧得多一些,那人毕竟是兰怀恩。

晏朝似也在沉思,却只道:“不急于一时,本宫自有主张。”

沈微竟听不出来她成算多一些,还是犹豫多一些。明白的是,晏朝并不想让他掺和进来。他只清楚自己尤为厌恶兰怀恩。

“近些日子朝堂上下都在议论蜀地西界蛮番侵扰一事,探赜想必也有所耳闻。”晏朝换了话题,手中握了一杆笔,细细沉吟。

“是,”沈微颔首,正倾耳要听她再问,转念忽然想到什么,顿一顿道,“家父巡抚四川,已有奏折呈进。”

“是有。令尊一句不足为惧,惹得陛下龙颜大怒。自前年起,上川南道一直不大安定,至今未平。”

她抿了抿唇,提醒他:“你若有心,可修书一封给令尊,要么据实上禀,要么即刻设法镇压。本宫没有记错的话,今秋八月巡抚入京,届时若仍无改变,后果为何本宫也不保证。”

沈微应是,心底亦万分焦急。

近半个月他同父亲联系愈来愈少,除却上次父亲来信给母亲,说了他订婚一事后,再无消息。他恐是出了什么事,然而再寄过去的信皆石沉大海。

他眼睛盯在晏朝案角的花苞上,沉默半晌不见她再说什么,似在出神。便自行开口:“殿下,李家人仍暗中有意无

意纠缠臣,他们……”

后面的话他不大好意思说出来。他与王氏的婚事,李家亦有掺和,想方设法要毁掉,所幸并未得逞。

“暂且不必再管他们了。李时槐的户部最近琐事繁多,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精力费在咱们身上……李家那个公子也无需理会。”

两人平素私下交谈时并不常涉及朝政。晏朝一天忙下来此刻也并不觉得倦累,叫人摆了棋盘,手谈一局下来心情畅快许多。

问及沈微的婚事,他只说对那王家女并无深刻印象,前不久才撤了屏风见一面,说是中规中矩的大家闺秀,仿佛还携了其父身上习武之人的英气。他年龄已不小,此番实在是被家中长辈催得急了,无法只得应下。

晏朝看他无奈揉眉,浅淡一笑:“你总不能一辈子念着崔兰若。”

“那殿下宫里那个宫女呢?现在应当是选侍了,”沈微扯扯嘴角,悠悠一笑,蓦然怅惘起来,“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都要娶妻纳妾了。”

“她出自昭阳殿,我防着便是了。”

“若是这样说,倒不如找个干干净净的良家子,省得成为祸患。臣当时还纳闷,宫中那么多宫女,殿下是如何一眼看中她的。宫外都在传,您为她守身如玉多年,乃是用情至深。”

“……”

晏朝气闷。准又是兰怀恩搞的鬼。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