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第2章满月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3:58
  • 章节字数:6854字

夜晚,在王后寝宫的偏殿,承载着松脂柏油的铜灯孑立,两位裹着皮袍的保姆困倦的趴在席子旁,席上则是静静躺在襁褓中的小王子姬静。

姬静很无聊,习惯了21世纪,似乎永远刷不尽多b站视频,猛的穿越回了这个不知道什么年头的原始古代,无聊,实在是无聊至极。

没错,虽说身体只是一个小小的婴儿,但体内的灵魂却是一个后世的穿越者。

“我算明白那些出身的小该为什么哭了,差点没把我给憋死”。

姬静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躺着,只能在心中腹诽,之前,作为一个刚刚毕业找了份老师工作的普通二本生,还没有在21世纪的社会里遭到毒打,享受996的福报,结果一不留神,一声天雷,就过来了。

穿越嘛,不稀奇,但问题是直接穿越到一个婴儿的身上,这就让人很难受了,特别自己应该还是帝王之家,这就更让人难受了。

虽说前辈子没搞过政治,但好歹没看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那么多的影视作品,后宫大戏,都给了姬静宝贵的求生经验。

如果是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出了一个刚出生就会说话的神童,那他全家估计就应该杀鸡宰羊羊,拜谢祖宗。如果这年头有佛教的话,估计还得去给佛祖好好上把香,如果家里钱多,再被秃驴忽悠两句,那么说不得,还要再给和佛祖上个金镶。

但是在王族里?要是出了一个神童。

呵呵,拜祖是要拜的,只不过可能拜完祖宗之后,自己这个神童就该去见祖宗了。

正所谓,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俗语: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

历史上少年得志的人不少,但是他们的结局…

甘罗12岁拜相,然后呢?就没了。

霍去病16岁出道,然后呢?

24岁就过去了,而且还是子孙死绝那种。

你说是巧合还是有人?

低调装傻,才是保命大道,这点,历史上的孙膑,唐宣宗都是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实力不够的时候最好别让人注意,到,自己安安生生的当个闲鱼再说。

为此,在短在出身的短暂迷茫后,姬静选择走谨慎路线,伪装成一名真正的婴儿,虽然已经能说话,但是却一直装哑巴。

毕竟婴儿那丫丫学语,自己也实在不会呀!

所以,这位高贵的王子,虽然不是天生之才,没搞出什么落地出口成章的神迹,但却也迥于常人,不哭不闹,安生的让人有些害怕。

以至于照顾他的保姆,在害怕之下专门请了太医,来为这位小主子诊断,不会是有啥毛病吧?

当然了,太医过来诊断一番后,再三确认一切正常。

至于这个婴儿的父母,

想到这里,姬静只能嘲讽一声,果然是贵人啊。

自己那位父亲除了自己初生时匆匆见了一面,然后就再也没来了,自己那位母亲倒是陪了一两天。

紧接着,便将自己交给了这两位保姆,除了每日中午时分会抱自己一下外,其余没空。

通过这几日的观察,姬静从殿中的竹简夹谷以及泛黄的铜灯,试图推断自己到底在哪个世代,但很可惜的是没推算出来。

竹简,虽说中国成熟的造纸术在东汉就有了,但令人无语的是,纸取代竹简,那都已经是隋唐的事了。

铜灯?这个就更没谱了,哪怕在战国时候铁器开始全面取代了铜,但是贵族的家中仍有用铜灯的习惯,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中国的铜灯模样本就是一个比较冷僻的知识点,只能算是业余历史教师的姬静,哪里分得清哪个时代的铜灯特点。?

至于说通过称呼,说真的,虽然他听到了一些有关天子、王后的称呼,似乎可以判断一二,但是也很模糊啊!

信息实在太少了。

他现在至多只能判断,自己应该是在先秦,可是到底是哪一段历史呢?

这个真不知道啊!

穿越者的优势在哪里?

一是,拥有后世的思想知识,不说那些牛逼的理科生,单说文科生,一张世界地图就足够改变历史了。

二,当然就是知道历史的走向,可以开buff作弊了。

但这两者的前提都是,穿越者得知道自己是身处哪个时代呀!

你想抱大腿,也得知道这年头大腿是谁呀。

你想开金手指,也得知道这年头是哪个时代,好确定方向呀!

可现在的他外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婴儿,不能说话,不能交流,只能从他人的些许谈话中,管中窥豹,推测一二,现在他只能静静蛰伏打探消息。

这就代表着他所能收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运气了。

头疼了,

想到这些烦心事,小小的姬静,有些疲惫的闭上了双眼,扭了扭身子,身子小了,劲也少,虽说脑子还灵活,但想些事情就容易发困。

不多会,刚刚又苦回心了一番无果后的姬静,便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另一边,在宫城北方,虽已是深夜,但周厉王仍未休息,在10数座粗大的铜灯下,身披这黑色熊皮的周厉王,趴在堆满了各方竹简的案板上,通宵达旦的批改着似乎永远都改不完的奏章。

在他的身旁则是20多个老寺人,这些寺人每隔一刻钟都会将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放在案板上,供天子取暖。

厉王有时感到乏了,会随手取过一饮而尽,有时正在沉思,则对案板上的姜汤视若罔闻,一旁的寺人不敢打扰,只是在周厉王案板上的汤凉了之后,将其取下,再盛上一碗。

一封封的竹简处理完毕,头也不抬的周厉王,将其递给了一旁随时待命的寺人,领了竹简后的寺人静静弯身行礼,然后捏手捏脚的将其带出。

同时,又不停的有寺人,静静的抱着竹简,轻轻的放到了周厉王的案板之上。

偌大的宫殿中一片寂静,除了周厉王莎莎的批字外,再无声响。

直到三更时期,伴随着宫中的值夜人的报时,皱着眉头的寺人孟子,在一番犹豫后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天色,轻声对着周厉王拱手行礼弯腰道:“天子,该休息了,明日还有朝庙。“

西周时天子的权威来源,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最高主宰,还有家族血脉中的最尊贵者,族长。(周礼之中,贵者永贵,血脉为尊,公卿大夫大都与天子同出一脉,或是血缘姻亲,算是一家人)。

为此,每逢大势天子召见公卿,往往是在宗庙当中。

周天子在宗庙里和大臣们一起祭祀祖先,叫告朔,意在请先祖英灵为证,督促子孙,与后世的祠堂议事差不多。

告朔完了之后,君臣要一起决定接下来的国家大事,叫听朔

这一整套过程都在宗庙举行,所以也叫朝庙。

而且不仅是“朝”,从《仪礼》来看,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诸多仪程也多在宗庙进行,可以说,当时宗庙的职能几乎无所不包。

双眼泛红的周厉王,听的孟子的提醒后,长舒一口气,有些疲惫的,对着孟子挥了挥手,冷声命道:“将尚未处理完毕的竹简放置归档”,而后便在4位寺人的服侍下出了殿门。

孟子弯着腰,恭送厉王离开后,有条不紊的指挥殿中的诸多寺人,将厉王留下来的诸多文档,一一归档。

“外有红绳者,军戎之事,置于左案。

外绕白绳者,府库之事,置于其右。

勿要出错”。

“诺“

伴随着孟子的要求,众多寺人们纷纷应合,然后便熟练地开始整理竹简,将其一一归档。

面色平静的孟子,看着面前忙碌的寺人,心中涌起了几分苦涩。

寺人,也就是后世众人皆知的太监自古以来,这都是一个极为卑贱受鄙视的职业,通常还有不少人喜欢在前面加一个“死”太监。

所以,一般进宫干这行的都是出身卑微者,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某些倒霉的贵族,或是犯罪或是被俘的倒霉蛋。

而孟子则是后者,他本来也是一个小贵族,但却因为受人诽谤,结果便被处以了宫刑,遭受了与司马迁同等待遇。

因为身下挨了这一刀,不能够成为男人的他,失去了此时对男人的最大要求,传宗接代,继世社稷。

自然,他也无法再继承祖宗的封地爵位,为此,只得将这些身外之物,过给了自己的兄弟。

自己则无奈入宫,讨了这份活计。

作为这个行业中少有的受过正式教育的人,为此,孟子爬的很快,成为了寺人之长,勉强也算天子近臣。

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读书,受教育总是有好处的。

只是,他不甘心啊!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翩翩,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