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8殷8师之殇上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4:16
  • 章节字数:8878字

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都城选择大致逃不出:北京,南京,西安,洛阳。

若是定个分界线的话,大致可以元朝为分界线,元以前,以长安洛阳为核心,元之后,则以北京,南京为中轴。

其中,长安与洛阳,北京与南京几乎就是双子星的搭配关系。

定都长安,洛阳则必是陪都,以北京为京师,南京必为陪都。

究其原因,或可从交通上来看,正如后世以大运河钩连起南北二京,西周时洛阳亦与丰镐以水连为一体。

只要周人能保证有一只足够强大的水师,那么镐京和洛阳这两个在地理上相距500余里的都城,只是天涯咫尺。

洛阳有事,周人的水军可以从关中顺流而下,五六日便可直达洛阳。

如此,西起周原,东至雒邑,便可连成一片,周天子也可以在大部分诸侯受制于当时简陋的交通,而封地往往不过两三百里的情况下,将渭、泾、河、洛之间,这高达1300里的沃土化为天子王畿之地,从而奠定了周天子无上权威的基础一一绝对经济基础下带来的绝对武力压制!

在西周,周人的统治呈现了双头鹰战略。

西边以镐京为中心,镇抚西北戎狄诸国,是周人发祥之地,称为“宗周”;东边以雒邑为中心,遥控东方中原诸邦,也是保护宗周的门户。

丰镐所在的关中,保证了周天子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而位居中原的洛阳,则保证了在地图上确实有些偏远的天子,可以有效的保证大周王朝对于中原丶海滨丶淮水流域的影响。

而对洛阳的开发与保护,也几乎贯穿了整个西周王朝。

洛阳有伊、洛、瀍、涧四水流经,土地宽平,千里沃野(其实不到关中的一半),是天然的粮仓。在它的东边,又有伊阙之险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当灭掉商王朝后,周人开始经营洛阳,但是洛阳一地的大力开发,还要追溯到三监之乱。

武王灭商之后,商人的残余力量依然极为强大,尤其其是在河南这商人的统治核心区域。

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周武王死后,联合了部分西周王族(周武王的三位兄管丶蔡丶霍)发动叛乱(看来啥时候都有二五仔呀),最终这场叛乱,被周公旦丶太公望丶以及召公奭三人联手镇压。

大乱之后,大量的平民俘虏被发配给诸侯为民,而为镇压殷商旧贵族,同时继续向东扩大疆土,周公在洛阳营造都城以镇中原。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遣使以所卜吉兆逆告成王。相,息亮反,注及下同。使,所吏反,注“遣使”同。作《洛诰》。

洛诰既成洛邑,将致政成王,告以居洛之义。

周公“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周公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内郏鄏陌),建造雒邑。

不知,是不是周人特别喜欢一都双城的模式?

雒邑的与丰镐有异曲同工之妙,分为二部分,以瀍水为分界线。

东岸称为成周,周王朝把殷“顽民”迁到这里,严密监视。

瀍水西岸修建王城,是朝会诸侯的东都。

同时,为了增强天子的威慑力,为此,在洛阳也效仿天子六师。

周公旦以在平乱中站在了周人一边,以及未参加叛乱的殷人为主体,又以关中迁到洛阳的老周国人为骨干,组建了殷八师,一师计六千人,甲士千人,徒卒五千,战车百乘。

又因为这支军队的驻地在成周,所以又被称为成周八师。

当周公旦还政成王后,这位西周初期的政治巨鳄便再也无了踪影,或是他回到了鲁国养老,或是在关中继续辅佐天子,总之,他离开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雒邑。

而负责统帅成周八师的重任则落到了周公旦的同母弟康叔,卫侯身上。

卫康叔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亲兄弟,周成王的亲叔叔。他是周公旦从小耳提面命,亲自教育起来的。

因为在周公辅政以及成王亲政时,卫康叔都立下了赫赫功劳,卫国地位日益尊崇。

而等到西周中后期,西北戎狄之患愈演愈烈,周天子在中原呈现了战略收缩的趋势,对于中原纷争,无法再像以往那般亲力亲为。

于是,天子需要一个类似于齐国丶鲁国之类的代言人,卫国也由此一度在西周中后期成为了中原的诸侯之长。与东虢一同代天子掌握殷八师,东控东方诸侯,西保宗周社稷,南则威服淮夷,北上制幽扼燕。

至此,雒邑真正成为了周王朝的东都、东方的重镇,以雒邑为核心,周人成功的在中原之地构筑了一道坚固的东方防线。

别的不说,单说在周穆王时,当周天子率领着关中以及西北诸多诸侯主力,对西北的戎狄发动了一场犁庭扫穴之战,以求一战功成,彻底解决西北戎狄边患。

当时,趁着周人在中原的力量空虚,位于东方的徐国,率领着大大小小30多个诸侯国,悍然对周天子的权威发动了攻击,齐丶鲁等负责镇守东方的诸侯,纷纷惨败。

连番得胜后的徐偃王,率领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杀奔中原,兵至洛水,天下震荡,大周江山更是命悬一线!

须知,之前周昭王这位大周天子南征楚国,却反而战死沙场,已经对周天子的权威产生了极大的动摇与伤害!

既然一直被中原诸侯排斥,视为南蛮孑的楚人,都有能力干掉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什么时候都不缺野心家,尤其是在面对那至高无上的天子大位时!

所以,当徐偃王在中原搅得天翻地覆时,不知道有多少个野心家如同食腐肉的秃鹫一般,在角落里,默默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若是周人连雒邑都无法保住,那么接下来等待着周天子的,就是之前上百年周人在东方的努力经营化为乌有,中原易手,天子王令不出关中。

西周就将迎来一场真正的动荡!

所幸:擅长养马的罪族赢氏一族,在"车神"造父的率领下,不惜成本,为天子打造了充足的战车,供天子东归中原。

而驻守雒邑的殷八师,也在其他西周诸侯的帮助下,拼死抵抗,等到了周穆王王者归来,最终扭转了战局。

由此,殷八师与靠着一一场可以决定西周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战,真正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从原来的二流杂牌成为了中央军,并且开始由之前的被动防守保安军,向野战扩土的王牌军转变。

并且,他们真的差一点就做到了!

在西周后期,如果说周天子最想干掉的势力是哪一个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是楚国。

先不提不昭王南征,给西周王室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耻辱!

但说楚人竟然悍然称王,这就是赤裸裸的在打周天子的脸了。

楚人的所作所为,几个都是骑在周天子的脖子上拉屎,之前,天子隐忍,只不过是因为实力不足罢了。

为此,当殷八师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并且成功的联络了之前被楚人频繁侵扰的江汉诸姬后,在去年,终于组成了一次好大的讨楚联军!

虽说未能彻底将楚人连根拔起,但也好歹逼迫楚人求和,去了王号,多少算是挽回了周王室的尊严。殷八师,也由此成为了大周在中原的中流砥柱。而靠着这份功劳,卫国也成功的将爵位由伯爵提升到了侯爵。

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短暂的辉煌过后,就是无尽的坑爹!

“可恨呐,可恨呐!”

洛阳城外,驻扎在洛水北岸的周人大营中,卫厘侯望着南方绵延不断的噩人大营,心中满是愤怒与不甘。

原本他春风得意地率领着大军一路南下,打服了楚蛮子,成为了大周的英雄,可谓是威风凛凛。

却不料,当诸国联军,各自散去后,率领着大军准备返回洛阳,准备接受天子犒赏的卫厘侯,却冷不丁的被半道杀出的噩人捅了一刀,瞬间由天堂降到了地狱。

初时,大军在半路上遭到了噩人的骚扰,卫厘侯倒也没太当回事,噩人算什么,败犬而已!跟周人打了多少年,从山西一路被打到湖北,什么时候赢过?

所以,当时手握300战车,3000甲士,以及15000名徒卒,而且正是春风得意的卫厘侯,在面对约么不到一万噩人时,觉得优势在我,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冲锋。

面对着只有散乱步兵的噩人,周人的攻击堪称摧古拉朽。

三百辆驷马战车,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一盘散沙的噩人大军。在战马的高吼,与车轮的飞速滚动中,如同巨浪拍岸。

雯时间,噩人大军的队形就如同沙子做的豆腐渣堤坝一般,被打了个七零八落。

无数噩人,只能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飞奔而来的战车,结果可想而知。

噩人在撞上了周人的战车后,或被战马撞飞,在一声声血肉碰撞的沉闷声中,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道带血的抛物线,或是被战车碾在了车轮下,压断了肢体,在哀嚎中倒地。

偶尔有几个幸运儿,靠着战友的尸体延缓了战车速度的噩人战士能够接近周人,但等待着他的,不是执盾执剑的车左,便是车右手中五米长戟的无情刺杀。

当然,战车虽然威力巨大,可是靠着300辆战车,就想将两万噩人全部干掉,这是不现实的。

战车的作用更多的在于冲阵,将对方的阵型打出缺口,将对方的士气打垮,然后步兵们再顺着缺口趁势进攻,将敌人打得永世不得翻身。

战车之后,是周人的步兵方阵,手持一丈长殳徒卒在执戟甲士的率领下,列阵前行,从战车冲出来的缺口中鱼贯而入,对着噩人进行疯狂屠杀。

这是一场几乎毫无悬念的战争,也是文明碾压野蛮的见证!

噩人不可谓不英勇,面对着手持青铜兵器的周人士兵,以及声威赫赫的战车冲锋,噩人仍然死战不退。

但奈何,噩人不仅兵器简陋,只有简陋的木矛石斧,而且组织散漫的噩人在这种规模数万人的大战中,也难以真正形成一个整体,往往是各自为战,结果被周人各个击破。

为此,这场血战,仅仅持续了两个时辰,便以噩人的彻底败退而终结。

卫厘侯虽然能力相对一般,但眼力劲还是有的,而且身为自幼便被严格要求接受军事教育的西周贵族,天然对于军功就有着渴望。

因为西周的诸侯们,他们的封国土地可不是后来那些吃现成的血统废物,西周诸侯的土地,都是诸侯们自己用刀剑,在与一个又一个的敌人战斗中,踩着敌人的尸骸得来的!

在三百旅卫的中军保护下,站在战车上,望着形势一片大好的战场,心潮澎湃的卫厘侯,看着又成了丧家之犬的噩人,心中不禁打起了算盘:

"之前打楚人,着实有些虎头蛇尾,若是在此能够将这数万噩人斩草除根,倒也能稍微弥补一二。

况且看来噩人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后,数量应该不少,若是能将其连窝端了,想来应该能得到不少奴隶!"

想到这里,放在战场上,正在败退的噩人,卫厘侯的双眼中满是渴望。

没办法,人口永远都是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在这公元前生产力低下,而土地开发率极低的中国,缺的不是地,而是人口!

没有人口,谁来开荒种田?谁来修城建房?

于是,卫厘侯改变了大军的前进方向,决定追击噩人,不说斩草除根,但至少也要大捞一笔。

至于军中的其他将领,虽然对于临时改变军队行程的命令,有些嘀咕,但倒也没人反对。

毕竟,在这年头,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为此在外的将领自主权力极大,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对于军中的将领而言,听主帅的总没错,就算最后真出了错,反正也是您背锅。

再说了,若是真的能好好的捞上一笔,这些军中的将领,也能够往自己封地里多弄点奴隶不是?

没办法,都缺人啊!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