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28好吃就是生产力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5:05
  • 章节字数:8862字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认为华夏与蛮夷的区别在于衣冠服饰。

但在先秦,划分华夏与四夷的标准似乎与此并不相通。

《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而华夏则是位在中央,吃粒食,(就是五谷,只不过当时没有人想着做面粉,所以基本都是煮成粥)穿衣冠。

没错,在先秦划分你是华夏呢?还是东夷呢?还是南蛮呢?还是北有呢?还是西戎呢?

其中依据有两点,一个是穿着打扮,另外一个是吃饭特色。

不得不说,吃货性和基建狂魔这两大基因,着实是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特征。

或许是受制于人们由来已久的传统习惯,又或者是受制于科技,至少在先秦,似乎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不能把难嚼的麦子磨成粉末来吃。

而意识到这一点的姬静,自然而然的当仁不让靠着从后世带来的经验,补上了世代的短板。在他4岁那年,在太傅的带领下,象征意义上的去,自己的封地位于丰城,渭北洛水旁的三原时。

姬静对于国人和贵族青睐的小米、稻米毫不感兴趣,而是对麦子情有独钟。

至于原因,前者产量太低,后者产量倒是挺高,但是太费人手。

水稻种植业是高密集劳动力产业,同等面积下,种植一亩水稻,在西周,所需要的人力是种植小麦于的5倍,是种植小米的三倍。与产量相比,种植水稻很亏本的。

要是放到后来,中国人口爆炸,能开发的耕地也几乎都被开发殆尽,地狭人众时,大规模经营水稻,自然没问题。

但问题,现在是在西周,出了门,哪都是荒地,人口才是最紧缺的资源,实在经不起浪费。

为此,当时仅4岁的姬静,先装模作样的与前来拜会自己的国人长老聊天谈话,顺理成章的询问了一下各类农作物的产量问题,然后水到渠成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既然麦子产量高,又能一年两收,为何不多种麦子呢?”

得到的回答自然与周厉王所说的一样:麦子,什么玩意儿?那玩意儿能吃吗?

语气与神情中对于麦子,那是满满的鄙视。

说一句,关中人对麦子的厌恶,哪怕到西汉也是一脉相承的。

搞出个天人感应,以装神弄鬼而闻名的董仲舒,难得说过几件人事(不是对儒家有意见,而是儒家真干不了实事),其中之一就是提倡在关中种麦。

“《春秋》它谷不书,至於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於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汉书·食货志》)”

按理来说,董仲舒鼓励种麦,也算是利国利民,但纸上谈兵,解决不了问题。一项政策的颁布实施,必须要考虑多方面,除了这项政策是否对国家有利外,还要考虑到到底有没有可操作性。

董仲舒的建议看着挺好,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哪怕汉武帝下了诏令,鼓励民间种植麦子,关中百姓却都对此事嗤之以鼻。

原因也简单:种出了麦子,你吃吗?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鼓励百姓种麦子可以,但问题是在没有将麦子磨成面粉之前,麦子那玩意儿那是给乞丐吃的,好吗!?

国家收税不收麦,吃到肚里胃难受,拉到市上卖不出,去喂牲口都担心麦子受潮把牲口给毒死!(牲口的肠胃可比人娇贵的多,战马都是要吃豆料的),这玩意儿就跟带着毒药的压缩饼干(含淀粉量高管饱),谁爱吃谁吃!

反正董仲舒这些老爷们是不吃的,而底下的小民们,虽然没读过书,但也不傻:能够种小米吃,我为什么非要种麦子呢?麦子又不能当税交了。

于是,开始进入正题,姬静将十几粒水稻和麦子放在了一起,若有所思道:“水稻带壳时,入口亦觉吃粗砺,但去壳之后则色白软绵。麦若去壳,是否也能如此?”

一位长者满是苦涩的对着姬静继续解释道:“这,太子有所不知,臼米本就是件苦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辛苦至极,纵然是壮汉也消受不起,又何况是臼麦。”

“舂米”,谈不上什么工艺,但是绝对是个累活,甚至在先秦两汉时,有一项刑罚就是令人舂米。

《史记·秦始皇本纪》:“尽得毐(嫪毐)等……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裴駰集解:“应劭曰:‘取薪给宗庙为鬼薪也。’如淳曰:‘《律说》鬼薪作三岁。’”

《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汉旧仪》:“秦制,鬼薪三岁,女为白粲者,以为祠祀择米也,皆作三岁。”

中国第1位皇后,吕雉在刘邦死后,为了报复敢于和自己儿子争皇位的刘如意,以及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便令其舂米。

《汉书·外戚传》载戚夫人在永巷被囚禁时作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后来干掉了刘如意后,吕雉又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起名为“人彘”。

吕雉与戚夫人,两人当真是不共戴天,苦大仇深,死都唯恐她死地舒服。而用来折磨戚夫人的舂米之苦,也可见一斑了。

姬静对此想了一会儿后,说道:“可否以石代之”。

随后便在众人满是疑惑的目光中,在一块木板上画出了简单的末盘形状,勒令当地的工匠造此打造,用来磨麦子。

对于这位小太子看似随性的举动,无论是太傅还是这些长者,都表示了极大的宽容与理解,4,5岁的小孩子好奇心强也是正常,有些异想天开也没什么。想要个石头玩具什么的,也不难办,花不了多少功夫。

全当逗这位小太子开心喽。

再说,这位小太子对农业感兴趣也是好事,一旁的太傅以及前来参加这位小太子的众多国人长老们,至少在明面上都对太子的行为表示欣慰。

因为华夏民族信神,但不完全信神,对待神明保持了一种极为势利的态度:有用就信,没用就滚。(别的不说,就光说中国人信的最高神,西周的时候信昊天,汉朝开始尊东皇,宋朝又开始拜玉帝。反正指望中国人对某个神明忠贞不二那是不可能的,别说这辈子不可能,下辈子不可能,哪怕再下1辈子都不可能。)

但中国人还是有自己信仰的,概括而言就是4个字:

敬天法祖!

无论子孙后世再怎么发达,但是都会对自己的祖宗,保持着崇高的敬意,哪怕祖宗不太光彩。

周人的祖宗正是靠着种地起家,所以你瞧不起种地的?

在西周,上纲上线一点,完全可以治你一个欺师灭祖的大罪!

周人的最重要标签就是后稷之族,农业起家!瞧不起种地的?那还算周人吗?!

(至于像后来孔子、孟子看不起种地的儒家大佬们,废话,他们又不是周人。

人家孔老夫子那是殷商的后裔好吗?从宋国避难跑到鲁国安家的,死的时候还要求他的徒弟们按照殷商的礼仪把自己下葬的,虽然是个精周,但是并不完全精周。

孟子,邹国人,更和周人八竿子打不着)。

周的起源,传说是帝喾的后裔,帝喾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妃子生了弃(传说是踩到巨人脚印生的),弃因为擅长农业被尧任命为农官,被后世尊为后稷,家族直到夏都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夏朝衰落,西迁至戎狄。

也由此西周贵族或许四体不清,但绝对不会五谷不分,因为周人从来都没有忘记了种地,哪怕是在做了天子之后。

这点从诗经中其实就可以看出一二,

《大雅·生民》是周人描述自己祖先后稷功绩的作品。

《小雅·甫田》是描述农民日常生活的。

《国风,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全诗按时间顺序详细描写了一年的劳作生活,生动而翔实。

农业,农民,农田,几乎贯穿了诗经中周人的历史。

哪怕后来,到了东周,当时的周人,还闹出了个东周欲种稻,西周不放水的笑谈。

种地,几乎算是周人的民族标签了。

身为王族的太子关心农事,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当然,前提是他别一把火把农田给点了。

一个简单的磨盘,这玩意儿没什么技术含量,也就两天时间就被人鼓捣出来了。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取出些许麦子,然后将它们放在磨盘上,然后用牛拉弋着笨重的磨盘。一点一点,灰白发黄的面粉,慢慢的,就如同雪一般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当场众人一片惊愕,麦子还能这么做?

因为跟张着大着胆子,颤颤巍巍地伸出了手指,小心翼翼的捏出了一些面粉,放到自己的嘴中,认真的品尝着这带着些许苦涩的面粉。

“能吃吗?”众人纷纷问道。

那长老喳喳嘴,有些皱眉道:“比米细多了,就是吃起来太干。”

“那何不伴着水做呢?”

在一旁笑着看这些长老们尝试着新事务的姬静,不失时机的补充了一句。

“对、对、对,找水来,找水来。“……

有了面粉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虽然没有发酵粉,而面粉也没有经过漂白,口感和卖相都肯定不能跟后世的雪花粉相比,但放在这年头,擀个面条还是够的够的。

苦酒酱油、老姜大蒜,小葱池盐,配上热腾腾的面条,吃起来着实痛快。

不说这些,国人长者们吃的颇香,即使是姬静身边的这几位也吃的津津有味。

尤其是南仲,一个人就干了5大碗,犹嫌不过瘾,要不是担心吃撑了,没办法给这位太子爷当保镖,估计还能再来个几碗。

姬白吃相倒是文雅,但也吃了3、4碗。

共伯和这位长者,估摸着是要顾忌自己的脸面,所以吃了一碗后就停了下来,没有再吃。而是端坐一旁,关注着他的好学生,正在那埋头大吃的姬静。眼光闪烁不定,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可惜没有这年头,还没有香菜也没有辣椒,缺点感觉。”姬静一边吃着久违的捞面,一边心中颇为遗憾。

在吃过这一顿饭之后,这些长老们发现原来麦子还是可以这么吃的,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姬静请求这些长老,可否在来年多种麦子。

这些长老们自然一口答应了,麦子之前他们不待见,是因为难吃,现在好吃又高产,自然要多种。

当然顺道奉承一下这位小太子,与这位大周未来的天子打个好面缘,也是应有之义。

此外,这些长老们还趁机向太子表示,明年夏收,得新麦,欢迎太子前来做客,吾等一定好生招待!

(这也是为什么,姬静今年会要参加夏收的原因。)

-…

当周厉王安静的听完了姬静的讲述后,看到这小子口干舌燥,于是便有些心疼的将案板上的一杯果水递给了姬静。

姬静倒也不客气,一饮而尽。

“那麦粉真的好吃吗?”

周厉王眼神中满是疑惑,又满含期望的问道,再次得到了激进的肯定回复后。

心有所思的周厉王,挥手让姬静去后宫找王后。

自己则继续在大殿中思考,:“倘若真如太子所说,麦粉可以取代小米,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想到这些周厉王那张苦闷已久的脸上,终于显现出了几抹喜色。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