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56戈邑沦陷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5:48
  • 章节字数:8850字

蓝田邑向东北行百里,便是骊山,其间分布着周人的七八个城邑,北属戏国,南为弭国,大致都位于现在临潼一带,一南一北牢牢的监视着骊戎一族。

戏国为姜姓,而弭国应当也是王族出身,只不过似乎并不属于文王与武王的近支亲属,应该属于较远的偏支所立。

这两国在史书上几乎没有出现,估摸着属于打酱油的货色,几乎没啥存在感。

但可惜的是当倒霉找上了你的时候,可不会管你是主角还是配角,龙套。甚至主角或许还有主角光环,而配角、龙套实际上只会更惨。

这两位就是典型的倒霉龙套。

在之前周厉王的大扫荡中,其实这两位也就是跟着凑个热闹而已,毕竟他们的封地实际上距离王畿多少是有点距离的,加上似乎祖上也没有出过什么能够干涉中央的大佬,一直都是透明角色。

可周厉王有意无意的,将这两个倒霉诸侯国也一块误伤了,两个倒霉蛋其实本来并没有得罪周厉王,只不过由于这两国的位置比较关键,是东虢公军队的必经之路,于是便一块将他俩收拾了。

之后,周厉王忙着清除那些死硬分子,加上这两个诸侯在京城中存在感着实有些稀薄,也没人为他们说话。

而要操心天下的厉王,也没空去管那些误伤的小角色。

误伤嘛,很正常,矫枉必先过正,对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又不是啥重要角色。

只能说,中央大佬的一口唾沫对于地方上的小人物而言,那就是能淹死人的河!

两国国内无主,再加上之前东虢公大军路过,虽然没有爆发惨烈战斗,可是雁过拔毛,自然不可能空手而归,多多少少也使得两国国力受损,尤其是人心惶惶,各个城邑彼此之间,缺乏统一指挥,成为了一盘散沙。

趁这个机会,骊山西部的诸多规模较小的中小部落,开始纷纷联合起来抢劫。

近万戎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手上拿着简易的木矛石斧,以及少量的周人长戟,从北向南,如同洪水般席卷着一切。

戈邑(今蓝田金山乡),坐落于骊山余脉之左,是戏国一座100户的城邑,拥有可战国人近三百,以及1000多野人徒卒,作为最靠近这些戎人聚集区的城邑,也是这些戎人的先头站,遭到了最为猛烈的进攻。

戈邑本身城池还算坚固,高一丈有余,厚六尺,加上东有金山,西有诸多湖泊沟渠,也算是易守难攻之地了,但再坚固的防线,也必须要有充足的兵力防守才行。

半个月前,戎人忽然开始大举南下,最初只是临近的一两个部落,纠合了七八百勇士,洗劫戈邑附近井田中的庐舍。

井田上那些简陋的庐舍在面对的戎人进攻时,几乎就跟一层纸一样,被轻易攻破。

当那些遭到突然袭击的国人,野人侥幸跑回城中报信后。毫无疑问,当场戈邑大夫就被激怒了,欺负谁呢?爷打不过东虢公,还打不过你们这些蛮子!

于是毅然决然决定出兵,对此戈邑的国人倒也没什么反感,打仗吧,都习惯了。

这些戎人无非是见自己似乎刚被自己人抢了一把,觉得自己一时半刻缓不过劲来,想要趁机来占便宜,没啥好说的,抽回去就行了。

爷心里也正憋着一肚子火没气撒呢!

抱着这种心态,戈邑大夫纠集了一百名国人甲士,外加一千名徒卒,十辆战车气势汹汹地出了城,要找那帮这混蛋算账。

不过,明显这些戎人也是跟周人打交道多了,学精了,在抢了一把后,也不恋战,大多数人看到周人的大军到来后,宁愿把刚到手的粮食布匹扔下去,也要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的开溜。只有一些少数人少数人太过贪心,不愿丢下自己掠来的粮食,所以被周人追了上来。

在距戈邑20里的郊外,气势汹汹的周人,撞上了约莫一两百正赶着五六十架牛车,急忙向东逃窜的戎人。

这些戎人眼看自己跑不了后,当场就在一个头人的大喝下,目露凶光,拿出了家伙,准备干架,从古到今,对于这些几乎与打劫挂钩的种族而言,他们并非不怕死,但却明白:拼命是必须的,连命都不敢拼,如何能活下去?

不过可惜,很多时候不是你拼命就能够决定胜负的。

面对着这些手里拿了个木头,石头,随便站了个堆,就想跟自己玩命的戎人,戈邑大夫满是不屑。

没啥好说的,戈邑大夫,命10辆战车先行冲阵,将原本就散乱不堪的戎人阵型彻底打乱。

之前还想背水一战的戎人,在面对10辆战车,那雷霆一般的冲锋下,除了少数勇士挥舞着手上的家伙撞上去,然后在一阵阵哀嚎与嘶吼中,被战马一头撞飞或者一脚踹翻以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奔散四方,躲避冲击。

几乎只是一个照面,戎人便已经开始四散溃逃了。

而后,甲士手持长戟,带着野人徒卒,从战车左右两翼包抄,步步逼近,用手中的长兵器,对于已经七零八落的敌人,进行定点清除。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长戟,长殳或刺或砸,将那些戎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而在第一轮冲击完成破阵后,战车又开始掉过头了,分成数队,哪里戎人多,御戎便会挥舞的马鞭调转车头,以雷霆之势冲撞过去,如同挥舞的巨棒一般,驱赶着讨厌的苍蝇,绝不让这些已经散开的戎人有聚兵而战的可能。

徒卒则在甲士的指挥下,以树身为一队,配合着战车将那些刚刚被战车碾压惊惶未定的戎人发动攻击。

面对着周人熟练的战法,戎人根本就没有还手的能力,除了少数几个机灵的,一开始见势不妙便向东边的山沟里逃命之外,大多数人不是被杀,就是成为了俘虏。

战后共计斩杀戎人,50余,另外还有30多个受伤较重,以及60多名轻伤或无伤的俘虏。

对于这些俘虏,周人没有客气,重伤的也懒得去救治,直接给了个痛快,轻伤和无伤的,则被绑上了手脚,被当作奴隶赎罪。

午时率军出城,等到这些士卒清理完战场后,已经快见夕阳了。

而经过这半天折腾的国人甲士,不仅没有因为一场战争情绪平复,反而当他们看到那些戎人的上I车上,满载着从自己农田上掠夺的粮食、布匹,以及那些用来彰显荣仁威武的人头时,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向大夫请命:

“该死的混蛋,他们抢了多少粮食?”

“杀,杀光这帮该死的戎子!”

听着手下这些喊杀之声,戈邑大夫的脸色也极为难看,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他的粮食!他的壮丁!啊不,子民。

之前刚刚被东虢公打劫了一把,本来就伤筋动骨,结果又被这帮该死的戎人来抢了把秋风,先不说实际上的损失让他肉疼,就说这脸,都觉得呼啦啦的疼!

望着东方路上,那把道路都压出了车辙的戎人牛车,如同被人打了一耳光的戈邑大夫和手下的士卒无不咬牙切齿,恨不得继续追击,把那帮混蛋悉数杀光。

只是天已近黑,再去追击,若是贸然深入,只恐不测,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回城,然后向上禀报,纠集附近几个城邑的兵马,凑个三四千,好准备打一场大仗。

但可惜的是因为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了一年,攒下的粮食被这些该死的戎人掠走,军队中的国人和野人都群情激愤,要求大夫率领她们继续追击作战。

至于理由,等到周围那几个城邑的援兵到来了,估摸着那些戎人也早就把他们的粮食给糟蹋差不多了,哪里等得起啊!

邑大夫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来他也知道现在国君不在,其他几个城邑大夫与自己都是平级,这个就让人很难受了。

帮忙那是情分,不帮的是本分,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说动他们,即使能够说动他们,人家来一趟你总得给好处费吧,不然谁愿意帮忙啊?

但问题是现在自己,说起来都是泪呀,城里被刮了一遍,城外又被抢了一遭,哪里还有多余的东西给援兵。

再者,骊山附近戎人部落,大大小小30多个,现在不赶紧趁着他们留下的痕迹追击,等到回头,这些戎人彻底逃回老穴,到时怎么办?

要真与骊戎大规模开战,想到骊戎那可以召唤上万大军的庞大体量,再想想渭南诸多以其为首的戎人部落,戈邑大夫就想一头撞死,根本惹不起呀!

但理智归理智,现实归现实,他倒是站的够高,想的够多,可是那些国人们一个个都脾气火爆,自己现在要是敢说个退,那么说不得这些国人中就得出几个义士了。

所以,自己没办法退,退了就得被自己的手下千夫所指,于是在命手下清点缴获粮食,500石,足够大军用半个月后,戈邑大夫下命在此安营,明日继续沿着痕迹追击。

夜晚,营帐中,在大帐中的戈邑大夫,满是忧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于是索性穿上盔甲,带着几个侍卫在大营中巡逻。

由于出来的仓促,所以大营相对简陋,在一片靠近水源的山丘上扎营,伐木做成简易的鹿角,又令人挖了两道壕沟,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但是大夫却知道,这些都是花架子,一旦真正碰上大队敌人就是一座纸糊的城。

古代行军为什么哪怕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天也只前行30里?

其中,除了要考虑当时交通靠走,需要保持士兵的体力以外,还有一点便是对于营盘的重视,谁也不知道敌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所以只要是有点档次的将领都很注重大营。

从大营的选址,以及各种陷阱防务工事的构建,都是事关大军生死的要务。(三国马谡失街亭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一座完整的营盘,固然要比城墙的防御力有限,但也能够让士兵能够达到以一敌二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上那些演古装战争片里,在营盘上挂个免战牌后,对方就不进攻的原因,那不是为了什么礼仪,而是因为大家都没兴趣啃龟壳。

同样的一座草草应付的营盘,在面对敌人偷袭的时候那就是灾难了!

(做事应付不得,你应付他,他应付你呀)。

也正是由此,所以戈邑大夫心情颇为紧张,唯恐对手前来偷袭。

不过好在一夜无事,次子眼瞅着东方天的鱼肚白出来,营中负责做饭的野人也开始在那里取水砍柴,觉得应该没什么危险的戈邑大夫,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打算回己的大帐中小憩片刻。

然后,也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瞪瞪戈邑大夫,就被自己手下叫醒了。

只见一名士兵慌慌张张的趴在他的面前,哭喊道:〝大夫不好了,咱们被包围了!“

什么?戈邑大夫猛一激灵,也不顾穿上盔甲,便匆匆出了大帐,此时大营中的士兵都己在略显慌乱中准备作战。

戈邑大夫来到了营门处,山丘下,至少5000以上的戎人,正在缓缓向他们逼近!

“该死,上当了!”

戈邑大夫当时怒火攻心,险些晕了过去,

“大夫、大夫”。身旁甲士略显担忧的小心喊道。

“喊什么?快,快命令所有士兵,准备备战,以防敌人攻击。”

“诺”

甲士略显慌张的赶忙领命而去。

而稍微冷静下来的大夫,则一面开始认真的观察起了山下敌人的动静,一命令士卒赶忙抢修工事,砍伐山上树木。

不过,接下来这些山丘下的戎人并未发动进攻,而是就在山下挖坑,设陷阱,似乎是打算将戈邑大夫和他手下的军队活活困死。

因为,与此同时另外也有五千戎人勇士,浩浩荡荡的绕过了这座山丘,一路杀向了防御空虚的戈邑。

当天傍晚,在山丘上正琢磨着应该如何反击的戈邑大夫,便在士兵的哭嚎中,看到了西方戈邑处那一道冲天的烟柱。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望着西方那狼烟冲起之地,戈邑大夫失魂落魄喃喃自语。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