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72蓝田美玉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6:22
  • 章节字数:12272字

蓝田邑中,刚刚在蓝田大夫的陪伴下,从玉矿场上回来的姬静,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手上的两块玉石,目光炯炯的盯着这两块,只是边角料的玉石。

一旁站着的北宫,看着太子品玩着这两块只能算是下等的玉石,谄笑道:

“太子殿下,若是想要好玉,尽管开口便是了,这蓝田别的不多,就是这玉石天下闻名,您又何必委屈自己,拿这两块角料呢?”

姬静叹了一口气,看着低眉顺眼的北宫,轻轻摇头,颇有几分开怀笑道:“你可能分出这玉石的好坏?”

北宫赶忙恭敬的回应:“自然是能的,奴婢在宫中伺候了这么些年,虽说没福气配玉,但是各类上等玉石也还见了不少多少,还是有那么几分眼力见的。“

姬静轻轻地将两块玉石轻轻相碰,玉石相撞的声音,比石头那嘈杂的声音好听,但也没那么让人感到悦耳,略带失望的基金,随手将这两块玉石放到了一旁,若有所思的对北宫问道:

“你说,这玉石和普通的石头相比,除了好看之外到底又还有什么用?

为何这玉竟然就成了社稷礼器?

而这玉石的好坏,到底又是如何区分的?”…

看着自己的主子明显陷入了沉思后,北宫将头弯的更低了,静静的待在一旁,没有回应,他清楚自己这位小主的看似在问自己,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在自问自答罢了。

而且这几个问题也确实把北宫给问住了,在宫中呆了这些年,如何判断玉石的品质好坏、价值大小,他倒是颇有心得。

毕竟放眼天下,要说哪个地方的玉石最多最好,那就肯定是王宫中了。

但是,这玉石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他也没有想过,一时也有些发愣。

这些日子,由于得知东方似乎戎人动乱未停,甚至从前线传来方叔的军报中,姬静似乎感觉到了真正的大战气息。

方叔在那日发现灰石步发生突变后,又派了精干的斥候,埋伏在了那片山地,等了两三日,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然后方叔又不死心,继续派斥候,对整个骊山附近的戎人都进行了调查,而得到的结论,却让他惊诧不已。十几个在骊山上修筑了城关堡垒的戎族无一例外,全部封闭大门,整个骊山一时之间,似乎就成为了与世隔绝之所。

方叔派去人询问有关骊山祭祀女娲之事,骊戎一族表示:如期举行,9月11之时,天子之使自可安然进入。

骊山所有戎人一夕关门,这定是起了变故,而骊戎一族表示女娲的祭祀会照常开始,那也就是说,一切都在骊戎一族的掌握之中。

至此,方叔感觉事情似乎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于是赶忙修书,一送蓝田,请太子务必小心,且在蓝田多住两日。此时距离九月十三仍有十二天时间,而从蓝田至骊戎一族的祭祖之所,快些的话,三四日也就到了。还有时间不要急,多准备一些总是好的。

另一封信,则被十名虎奔甲士架着两辆战车,日夜不停的送到了天子那里。

至于方叔本人,则再收拢了400虎贲卫士后,选择了继续留在戏城,时时刻刻警戒着骊山戎族的动向,随时出击!甚至为了防止蓝田发生意外,方叔按下自己想要砍人的心思,只是以耽误军机为名,将蓝田司马打了30军棍,便命令随他出来足足打了一路酱油的蓝田士卒迅速归城。

至于这些士卒回到蓝田后,会对城内的力量对比形成怎样的变化,这个方叔现在已经顾不得了,再怎么说,这些人至少不会公然反水吧?

对于方叔送来的军报,共伯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又结合回来斥候的禀报,确认骊山最近确实可能要出事,而且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为此,之前还希望姬静回京城的共和,立刻改变做法,要求接近必须要留下来,还必须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做出一副准备随时前往骊山的架势。

“碰上猛兽时,千万不可胆怯,哪怕自己必死无疑,也必须要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此自己方可有一线生机。

若是遇上猛虎时,便只顾掉头逃窜,那么下场绝对就是成为猛虎口中之食。”这是共和改变态度后,对姬静的解释,也是沉重的教育。

对于共伯所说的话,姬静认同也理解。

无论在何时,猛虎或许会尊重恶狼,但却绝对不会怜悯绵羊。

周人能够在风雨飘摇中坐稳这200多年的天下共主,靠的就是这股子气势!

昭王南征战死又如何?

穆王继续东征西讨!

国人暴动,厉王出逃又如何?宣王上台后,照样大杀特杀。

打败仗不丢人,战死沙场亦是荣耀!

不敢拿刀杀敌的天子,那才是丢人的废物!

先不说骊戎一族到底在干些什么,单说堂堂太子要是被自己的附庸,骊戎族吓的退避三舍,光这个名声,就会对整个王室乃至整个西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战场之上互有胜负很正常,战死沙场也不稀罕,但是不战而走,那就真是懦夫了。而这个时代是容不得懦夫存在的!

正是由此,闲来无事的姬静,便请求蓝田大夫带自己参观一下这闻名许久的蓝田玉矿。

对于这个要求,蓝田大夫本身是不想答应的,一来,毕竟玉矿所在一直都是机密,二来嘛,矿山上乱的很,到处都是做苦力的奴隶,要是冲撞了这位小太子,那自己的麻烦可就大了。

不过姬静在顺利的说服了共和,又答应只是在外面玉山上转一圈后,总算是让蓝田大夫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玉很美,闻名遐迩的蓝田玉更是创造了一批惊世玉器,但是玉所在的矿山与后来那些被挖得坑坑洼洼的矿山并没有什么区别。

若真有不同,那是当姬静登上了距离玉矿较近的小山坡后,看到的除了丑陋不堪裸露着灰黄岩石的山体外,就是如同蚂蚁一样,在麻木开矿的奴隶了。

开矿固然是暴利行业,但同样在没有机器的年代,也都是要用人命来填的火坑!在后世山西煤老板除了代表有钱之外,就是黑心的代表!为什么?也不看看有多少煤矿出事,死了多少人?!

矿山没什么风景,看了看那些远处的奴隶,又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些精美的玉佩,姬静忽然就没了兴致,略带泄气的问着一直跟在自己身旁的蓝田大夫,指着那远处的奴隶道:“敢问大夫,这些矿山上的奴隶从何而来!”

蓝田大夫明显没想到姬静会询问着自己这个问题了,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恭敬回道:

“禀太子,这些奴隶大都是交换而来的。”

“交换?难道不是世袭的奴隶?”姬静颇为疑惑,在京城里从事最低等劳动,比如说修城墙,在冬天清理道路积雪的一般都是奴隶,而且是世袭的奴隶,交换?他还真没听说过。

看着太子的不解,蓝田大夫和蔼的解释道:

“太子有所不知,这蓝田之玉,上品自然是要供应天子与诸侯的,中品则供予贵族君子,至于这下品嘛,上不得台面,也就只能便宜这些戎狄了。”

难得被勾起了好奇心,姬静继续问道:“哦,难倒这些戎狄也对这玉器颇为重视。”

“那是“

蓝田大夫颇有几分自得道:

“太子有所不知,别看这些戎人平日里粗俗无礼,断发纹身,可是在祭祖祀神时,他们也要玉器,可是,哼哼

蓝田大夫颇为不屑的嘲讽道:〝那些个戎人,他们哪里会打磨这些玉石。所以每年蓝田都会加工一些下等的玉石,做按照那些戎人头人的要求,做成玉器,从他们手中交换奴隶,毕竟这矿山上每年至少都要死个两三千人了。

唉,世人只知这上等玉璧,可价值连城,可谁又知要有多少的奴力来填这个坑啊。”

说道后来,这位大夫难得的还有了几分伤感和怜悯。

只不过是真是假就很难说了。

姬静除了附和的也伤感劝慰了,这位大夫两句,便兴致默默的离开了,只是在他离开之时,这位大夫是早有准备的,让人又送上了几块还未经雕琢的璞玉,满是真诚的请求道:“这蓝田的矿石虽多,但奈何能有资格琢磨上等玉石的匠人却少的可怜,太子难得来一回,不妨挑上几块上好玉石,带回宫中,请那些欲将大师善加琢磨,说不定能琢磨出几件让太子喜欢的玩意儿,也算不虚此行了。”

“既如此,便有劳大夫了“,姬静没有多想,自来熟的便命在身后的北宫收下了这些玉石。

姬静自然明白,这是蓝田大夫在向自己示好。

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双方确实都起了摩擦,哪怕再怎么修饰,可裂痕终究已经产生了,哪怕双方都当他不存在,可是终究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所幸,并非不能补救,而弥补裂痕最好的办法,就莫过于一些私下相互受受的小礼物了。

在自己收下这些玉石的那一刻,姬静明显的感到,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大夫似乎很是轻松了不少。

“看来,清官确实让人不放心啊。而这位大夫,之所以会破例带我来这矿山,只怕也是以为我对这宝玉心怀觊觎吧。“

姬静心中忍不住自嘲道。

接下来的几日,姬静明显感觉到蓝田中的贵族与自己的关系有了升温,有不少贵族都开始来拜访自己,大多数人都会送一些不错的礼物,而姬静对此也是笑脸相迎,悉数收下。

反正这年头又没有贪污受贿罪这一说。

而姬静也毫不顾忌的接待他们,并且开始趁着难得的空闲时间四处转悠,至于说前往骊山之事各种事宜有太傅,自己只需要听吩咐就行了。

而且,现在相比于骊山,姬静明显对于蓝田的兴趣更大,白日在几个热心贵族导游的帮助下四处游玩。晚上则前去拜访太史,很快姬静,便对蓝田这片土地有了大致的认识。

蓝田这一座在战国以军事要塞而闻名的城邑,在西周,却由于周礼而成为了大周的重要财政来源,究其原因,则是因为:蓝田美玉。

相对而言,关中的铜矿并不能算是丰盛,

中国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及华南等地区。铜矿储量较多的省(区)分别是江西、西藏、云南、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湖北、新疆。

其中,西藏、江西、云南三个省区合计占比超过50%。此外,内蒙古、新疆、安徽、黑龙江、甘肃等地区均具有较丰富的铜矿资源,上述8省合计占比超过75%。

而陕西,虽然陕西的精华部分在关中,可是陕西的铜矿大多却在陕北。商洛、汉中倒也有,但总体而言规模较小。

或许周人此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货币理论体系,但是,他们应该早就意识到了,一旦铜钱流行后,会给自己带来多么恐怖的灾难!

文景泰平盛世下,当吴王刘濞登高一呼,造反后区区一个吴国,何德何能,竟然能够聚集起20万大军,威逼中原!(虽然说是七国之乱,但主力从来都只有吴国,其他几个都是打酱油的,甚至由原先齐国分出来的那几个连胶东半岛都没能出来。)

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因为吴王刘濞有铜!吴王的封地在江苏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靠着这可以带来无尽财富的矿山,吴王刘濞可以免除国内百姓的赋税,几乎不受限制的收买人才,收买粮食,打造武器!

那就相当于是公元前永不会贬值下的印钞机了。

货币铸造权,流入地方上的影响实在太过恶劣了。周人的先祖或者见过又或者只是在构建国家蓝图时考虑到了这些。

总之,西周从开始就坚决否认铜作为货币的价值。

以西周当时的糟糕的交通体系,以及分封制下分地方与中央并立而行的权力构成,周天子是不可能如后世秦汉那般大一统王朝一样,将地方上的铜矿收到中央的。

所以,如果不想被诸侯们超越,天子就必须要想尽办法的贬低铜的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虽说西周时期的商品经济并不怎么发达,大多时候民间的交易,以物易物便可完成,毕竟中国从古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多数生活必需品,自己的土地便可以贡献岀来。

但是诸侯与贵族之间的礼尚往来,总是要有拿得出手的贵重货币吧?

而这贵重的货币,又应该由谁来制定呢?

答案:天子以玉为币。蓝田之玉!

考古资料证明,蓝田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也是我国4大名玉之一,其三为:和田玉(软玉)、岫玉和独山玉。

对蓝田玉的开采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蓝田境除东、南部为秦岭山区外,余为川原丘陵地带。

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浐河即发源于此,著名的白鹿塬便夹居于灞、浐之间。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

这是周天子重要的财政来源。

什么叫做货币?一般等价物,被大家认可的财富象征。

它可以是黄金白银铜铁,也可以是一匹布或一张纸。

不需要它本身有多大作用,只要大家都认可它的价值,那么它就是货币。

现在周天子说玉就是货币,谁不服?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周人对玉,有了疯狂的推崇。

西周在政治上最大的改革,无过于周公旦亲自实施的分封制和典章制度。

所谓分封制,是把周族之亲属弟子和伐纣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以任一方诸侯,对上臣服姬周,对外抚镇殷顽,借以屏障宗周。

据说前后所封者400余国,每一次分封诸侯都要举行隆重大典:择日礼行太庙以承祭统,借神灵之威以服众;授民田山川,颁舆服器用,借珠玉圭瓒以明等级,遂成封建礼序。

在这一系列的重大活动之中,无论是属于实质性的典礼,还是属于礼仪性的动作,无论是礼祭先灵,还是赏赐功臣,总是离不开玉器。

在西周所实行的典章制度之中,第一次以较大的篇幅建立和完善了完整的用玉制度,这个制度遍及“吉、凶、宾、军、嘉”五大方面,运用于“礼、祭、丧、佩、财、军、节、嵌、食、乐”十大项目,全方位规定了用玉的指导思想、品种形制、礼用方式,借以昭示法度、明辨等级、维护国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玉器提高到国家政治标志的高度。

在国家层面上,玉器作为国家重要的祭祀礼器,也是天子回馈诸侯的上佳礼品。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

《今本竹书纪年》、《列子·周穆王》及《史记·赵世家》中,周穆王十七年癸亥,甲子吉日,天子执白圭玄璧宾于西王母。

在社会生活方面,就如后来的犹太人,将普普通通的钻石渲染成了爱情的象征一般,周人更是将玉赋予了高洁之义:

孔子曾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

渲染成了贵族身份的象征:

《周礼·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鞸。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总之,在周天子带头的示范下,玉石迅速的成为了贵族社会的通用货币,夸张的贯穿了贵族由生到死的一生。

贵族得子,则有《小雅·斯干》: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贵族死后,更是要大量的玉石陪葬,甚至到了后来,一度盛行起了金缕玉衣,以金为丝,以玉为衣,更是奢华至极。

而在社会经济中,至少在春秋就曾经出现过诸侯用上等的玉器交换土地之事。战国时能够让秦王以15座城交换的和氏璧,不用多说。

郑庄公亦曾经向鲁桓公贡献玉璧,以交换鲁国在太行山以西的许田。至于那寄托了虞、虢两国垂棘之玉,也当真算得上是倾国之宝了。

讲真,玉器可比铜器值钱多了。

靠正着坐拥当时最大玉矿的优势,周天子只需付出一些精美,但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玉石,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诸侯那里得到各种价值不高,却极有用的贡品。

“果然,任何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与稳定有效的政治制度,都不会断了经济这条臂膀。”

在搞清了蓝田玉的作用,姬静如此感慨到。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