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九零年代养崽日常

第160章 致富

  • 作者:七月冬火
  • 类型:穿越重生
  • 更新时间:2023-12-31 12:47:24
  • 章节字数:20664字

刘不闻沉默片刻,轻笑出声:“以后的事儿,谁也说不准。观月,我们谁都别想那么远,先做好眼前的工作吧。”

刘不闻会离开天蜀,但他只会在天蜀一切顺利,风风光光的时候离开,绝不会在天蜀最危难的时候掉头就走。

这一点,苏观月反而和刘不闻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苏观月如果要离开天蜀,那一定是因为天蜀彻底落魄了,不能再给她提供任何好处。她只会在天蜀最黯淡无光的时候离开。

现在的天蜀虽然危及,却远没有到最差的那一步,谁也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天蜀会不会再度赢来一次辉煌。

“是啊,谁也说不准。”苏观月伸个懒腰,打哈欠,“刘叔你说得对,当务之急是好好完成眼前的调研任务,别的以后再说吧。那么刘叔,对于分店转型成小超市一事儿,你有什么头绪吗?”

刘不闻很诚实道:“还真没有。”

刘不闻那边,天蜀分公司总店已经顺利转成商城化运营,但刘不闻之所以能改革得那么顺利,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已经有了外资企业做参考。

可是便民小超市……还真找不到什么参考。

他们是开创者,什么都不懂,只能摸黑前行。

苏观月“噗嗤”笑一声:“说实话,小超市的提议虽然是我提出来的,但我也只有个模糊的方向,没什么具体想法。”

在后世,城里满街都是连锁小超市,每个小区门口都开着一两家,走在大街上,隔个几百米都能看见统一的标牌,随时随地都不用担心买不到东西。

平时养成了在这些连锁超市购物的习惯,都快刻进DNA里了,要苏观月刻意去回想小超市都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她一时还真想不出来。

能想到的,比如货品摆放、服务态度、送货上门……她早就用在两三年前天蜀分店的改革中了。

可以说,现在的天蜀分店,尤其是面积小一些的分店,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便民超市了。

还能再怎么改?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怎么就闯不进低端市场,又争不过外资的高端市场呢?究竟是哪儿有问题?

苏观月一时想不出来。

从散会后,她就一直在看资料,看这两年来各家分店的数据对比,和外资超市的营收做对比,又和直销超市做对比。苏观月看得脑袋疼,也看不出具体的问题出在哪儿。

苏观月还翻出这两年的商报,找到蜀都城里民营小超市的数据!

根据报纸上显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拍向内陆,正是民营小超市的井喷期,那时天蜀也是第一次受到市场的冲击,差点破产重组,在乔总的改革下才挺过来。

而现在,九十年代末,市场更活跃了,但因为前些年天蜀的不断扩张,以及这两年里外企入侵的缘故,蜀都城里的民营小超市反而越来越少,到今年几乎绝迹了。

那么天蜀分店流失的客流量,究竟跑去哪里了呢?总不可能所有人都跑去外资超市购物了吧!

苏观月想得脑仁疼,刘不闻也觉得很困惑。

“观月,我们先在各自的城市四处调研调研,实地看看民营小超市的运营情况,如何?”刘不闻思索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观月点头。

挂断电话,苏观月趁着时间,又看了会儿数据。这才赶回小区,骑上摩托穿街走巷。

自从买了车,她就很少会骑摩托了,这会儿正是春末初夏,阳光明媚,骑着摩托悠闲吹风,心情也跟着开阔起来。

和报纸上写的差不多,苏观月在城里逛了一圈,都没看见几家民营小超市——

或者说,小超市是有的,但不是那种什么都买得到的小超市,而是功能分类更细致的小店铺。

比如学校门口开着文具店,只卖文具、学生的玩具、日常用品,学校里需要什么,文具店就卖什么;生活区附近开着粮油店、杂货店,说是杂货店,但店里只买得到食品——各种各样的零食大礼包、牛奶、饮料;然后就是市场内外的干杂店、调料店,还有五金店。

综合性小超市没了,可是各种功能性极强的店铺却遍地开花,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而且让苏观月吃惊的是,这些小店铺里商品的价格,竟然普遍比大超市还要贵!她平时都没在小超市里买过东西,公司会发天蜀的购物券,家里缺什么都是去天蜀买的。

现在的情况和三四年前,苏观月自己开店的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分明是大超市里价格更贵。

苏观月一边逛一边感慨,这才几年时间啊,时代的发展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她想要争取的低端市场,竟然被价格更贵,但功能性更强的各类民营店铺给分走了。

也就是说,天蜀的分店想要发展低端市场,就得和这些小店铺抢生意。

这些小店不仅是价格贵,苏观月一路逛,也一路买了些东西回家试用,她才发现,这些店里货品质量也远远比不过天蜀的货!扫把没用一会儿就开始长毛球,簸箕手柄用着用着就断了,还得重新装上去再用。

要知道,天蜀的物流成本虽然低,但不管是总部还是批发部,进货时最首要保证的,就是质量。

可是这些小店铺,大多数卖的都是些三无产品。

那么这些店铺和天蜀的分店相比,有什么优点呢?它们怎么就能用更贵的价格,更差的质量,抢走低端市场的蛋糕呢?

反正苏观月是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说极端一点,她今天逛了也有百十来家小店铺,她觉得至少有百分八十的小店铺经营都一片混乱,就不提价格和质量了,整家店都像是一坨屎,反正她看不出任何的优点。

她以前是做梦都想不到,天蜀分店争不过外资就算了,竟然有一天连这种民营小店都争不过。

苏观月心情挺不美妙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她穿越前做游戏,辛辛苦苦做出了一款画面精美、配音动听、游戏性极强的游戏,结果销售量打不过对面bug众多、音效稀烂、完全没有画质可言的垃圾游戏。

妈的,到底怎么回事儿啊?

不过逛了一下午,也有个好消息:

苏观月至少可以确定,在蜀都,便民小超市还真是一块未经开发的良田。只要她能够找准方向,那就能一路风顺,没有任何阻碍。

傍晚回到家里,苏观月有了大致的思路,抬手就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打字。

苏观月一边写,一边给刘不闻打通电话,和他商讨。

两人在各自的城市里考察一下午,结论倒是出奇地相似。刘不闻所在的涪都,乡镇的低端市场被直销超市牢牢地占据了,可是城里的低端市场,却都被那些价格贵、质量差、唯有功能性强的小店铺给占据。

不仅是苏观月想不通,刘不闻也想不通啊:那些民营小店,到底比天蜀分店强在哪儿?

“算了算了,先不谈民营小店的问题,”苏观月揉揉眉心,头疼道,“我先说说便民小超市的发展方向?”

天蜀的分店想要转型成便民小超市,一要注重便民二字——给居民提供方便,比如,把店铺面积缩小,位置迁移到居民生活中心附近。

二是超市的本质不能改——原先超市里有什么,现在还得继续卖什么,不能单卖一种商品。民营小店铺做不到什么都卖,专注功能性,是因为成本问题。但天蜀的物流网络、还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刚好可以把成本给降下来。

“我也想得差不多,可是……总觉得还差了什么。”刘不闻沉思道。

就连在一旁做作业的修狗也眨巴眼睛说:“姨姨,可是我听你和刘叔的意思,现在的便民小超市,和以前的分店,好像没太大变化啊?”

苏观月叹口气,的确,目前构想中便民小超市,只是把分店规模缩小了一些,位置变成了居民生活区而已。“便民”二字更像个空荡荡的口号,苏观月想不到具体要怎么做。

刘不闻:“所以目前的状况是,我们构想中的便民小超市还不够独特,和原本的天蜀分店没有太大差异,不具备不可取代性。”

想不出民营店铺的优点,那就先分析自家超市的缺点。

一个道理嘛!既然自家超市争低端市场争不过民营店铺,那就一定是有什么致命的缺点。

那么,怎么才能让它变得更独特?更不可取代呢?

苏观月要是能想到,也不至于这么头疼。

“要不……”苏观月思考道,“我们去别的城市看看?比如去大城市,学习学习。”

刘不闻点头笑:“英雄所见略同。”

苏观月去过几次大城市,但之前她还真没留意过那些城市里的小超市生态如何。

苏观月很快就和刘不闻商量好,他们花四天时间,简单把京城、深城、海城,三座城市都给跑一遍,做好调研。

“观月,”挂断电话前,刘不闻轻声道,“不要太焦虑紧张了,我们现在摸黑过河,什么都不懂,摸不到门道是正常的。我相信,以你的眼界和能力,这一趟出差一定能有所收获。”

以前是苏观月劝刘不闻好好注意身体,不要太专注工作,现在两人心态对调,反而是刘不闻劝她。

“放心刘叔,我知道。”苏观月懒懒散散伸个懒腰,“出去出差,一半是工作,一半就当做旅行休息。”

苏观月觉得自己也挺矛盾的,每次都说着不给天蜀卖命,但工作真的落到了她头上,她又总是要努力做到最好。

修狗在一旁听着苏观月打电话,见她挂断,小家伙脑袋凑过来,眨巴着大眼睛问:“姨姨又要出差?”

“嗯,”苏观月意识到,轻笑,“你也想去啊?”

苏观月这几个月都在蜀都城周围跑业务,上次长途出差还是在元旦,带着崽崽们一起去京城。

修狗跟着苏观月去过一次京城后,就像是有什么隐藏按钮一下子被摁开了似的,之后总是想跟着苏观月出差。

苏观月周末短途出行,去周边的山镇考察,筹备第五批直销超市那会儿,修狗就乖乖当个小尾巴跟在她身边。

修狗乖巧安静,也不闹腾,还能帮忙拎包拿笔记本,帮她看倒车的视野,当个小助手。苏观月只要行程方便,都同意带着他。

苏观月考虑片刻,摇摇头:“这回不行,时间太紧了,姨姨安排不过来。况且,你下个月不是就要准备升学考试了吗?就在家里好好学习,可以吗?等放暑假了,姨姨再带你出门。”

修狗没有学奥数,不像阿勃那样考完奥赛就可以直升初中部,修狗是要参加榕中升学考的!

班主任也找苏观月说过,榕中的升学考出题很难,而且全市各地都会有小孩来参加考试,竞争很大。到时候,班主任会给修狗写一封直升推荐信,但也只起得到参考作用,最后还是要看他的升学考成绩。

“乖嘛。”苏观月摸摸小家伙的脑袋。

修狗没有失落,很乖地点了头:“好,我在家好好学习,等姨姨回来。”

“哥哥——!妈妈!你们肉不肉麻!”不远处,正在练舞的茶茶看到这一幕,飞快地跑过来,要抱着苏观月蹭一蹭。

茶茶现在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些时候,苏观月主动抱她,摸她脑袋,她还不乐意。可是看见哥哥和妈妈贴贴,她又会立马凑上来。

“小家伙。”苏观月去捏茶茶脸颊。

过一会儿,刘不闻的电话又响了,苏观月接通,刘不闻激动道:

“观月,刚才我翻报纸查资料,突然看见一篇分析国内超市现状的文章,写得很在理!”

苏观月几乎下意识道:“是这篇《商海浪尖,纵横捭阖》吗?”

刘不闻那边愣了两三秒,立马笑着道:“是。”

苏观月打个响指,悠闲地往躺椅上靠:“刘叔,我听见你那么激动的语气,就猜到是这篇文章了。我今天上午刚好也看到了它,这位李教授写得很好,文章很有前瞻性。明明是三年前的文章,却准确地预料到了现在外资和本地企业对抗的局面。”

文章的作者李教授在海城,拿的也是海城那边的超市做范例,情况和川城不一样,但原理都是相通的。

而且最新一期的商报上,刚好有这位李教授的采访!李教授接下来的研究课题,就是小超市的发展方向!

苏观月当时就想着,如果能够去找这位李教授取取经就好了。

“刘叔,你该不会认识李教授吧?”苏观月意识到什么,眉眼弯起。

“还真巧。”刘不闻说,“我和他是大学时的舍友,他在我们寝室里排行老二,我一直叫他二哥。”

“这么说来,你们关系还挺深厚?”苏观月笑得清浅。

“是啊,虽然十来年没见,但我们始终挂念着对方。”刘不闻回想起大学生活,眼底浮上一层淡淡的怀念。

他们那一代考上大学的,室友、同学之间,都有种革命友谊般的情谊。

刘不闻语气温软:“我刚刚和他打了个电话,聊了许多从前的那些回忆,我们约定周五在海城见面,好好叙叙旧。到时候,正好向他请教。”

“好啊。”除了正事儿,苏观月也有些好奇大学时的刘不闻是什么样的,是和现在一样的温文儒雅吗?

还是说……会有着青春活力的那一面?

想想洛远的性格,苏观月总觉得,刘不闻年轻时说不定还真有野性的那一面呢。

苏观月想着,没忍住轻轻笑了笑。

刘不闻立刻问:“笑什么呢?”

“没什么。”苏观月摇头,“刘叔,明早机场见。”

“机场见。晚安。”

……

这会儿涪都还没有机场,刘不闻还得坐大巴,赶夜路来蜀都。第二天早晨,苏观月在机场看见刘不闻时,他眼底都有些青黑。

戴上眼镜,就遮住了眼底的痕迹,反而显得坏蔫。

远远看见苏观月,他快步走来,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行李箱,送去托运。

现在还没有入夏,刘不闻却已经穿上夏装,薄衬衣,西装裤,伸手抬行李的时候,能隐约看见肌肉曲线轮廓。

苏观月看得咋舌。

刘不闻……已经在奔四的路上了吧?

别人这个年纪,都开始秃顶、啤酒肚了,再不济也开始长白发。刘不闻倒好,身材就不说了,头发也还是浓密黝黑的。

还有那张一戴上眼镜就辨别不出年龄、斯文败类一般的脸。

啧啧啧。

极品啊。

“嗯?”刘不闻注意到苏观月的目光。

“没什么。”苏观月抿着浅笑,面不改色,“我在想工作的事儿。”

“不都说了别太累吗?观月,现在我想开了,你倒是掉进坑里了,我两的角色完全互换了……!”刘不闻笑。

上了飞机,刘不闻就开始补觉。苏观月没去想工作,她盯着窗外的云朵发呆,难得放空大脑。

看云看腻了,苏观月就转头看看身侧小憩的刘不闻。戴着眼罩,下颌线条也是很美的。

“呼……”

苏观月彻底放松了。

调研的第一站是京城。

又一次抵达繁华的京城,下了飞机就马不停蹄地走在街上,这一次不把目光放在润腾身上,而是单单注意街边的小店,苏观月还真有收获。

京城的繁华街区,尤其是高楼林立的办公区,竟然已经有了成规模、成体系的外资连锁小超市!

说是小超市,但其实更贴近于后世的“便利店”一些。

便利店抬头很简洁:【S11】,走进店里,会听到一声“欢迎光临”的电子音,这在现在还是非常新潮的,有小孩故意惊奇地来回走进走出,就为了听那声“欢迎光临”。

店里卖的大多是各类熟食,面包、蛋糕、盖饭、寿司、饭团,还有咖啡一类的饮品……和润腾有种说不出的相似感。在店里买了什么吃的,售货员立马就可以帮忙加热。

临近中午,正好苏观月二人也饿了,就在店里解决午饭。

“吃什么?”苏观月微微弯下腰,看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物。

刘不闻说:“都行。”

“饭团?”苏观月认真地选,“有鸡肉味和金枪鱼味的,每个口味都拿一个?”

苏观月还选了份提拉米苏小蛋糕,还有两杯鲜牛奶。

店铺里设立了专门的座椅,等店员加热好食物,他们就坐在店里慢慢吃。

刘不闻低头端详手里的饭团,思量似的微微皱起眉,小心翼翼撕开包装。苏观月意识到:“刘叔,你不会是第一次吃吧?”

刘不闻抬眸,深琥珀色眼底浸着笑,正要开口说什么,旁边音响却突然响起一阵连续的“欢迎光临”。

中午了,附近大楼里下班的年轻人一窝蜂挤进店里,苏观月二人身边的座椅一下子被填满了,耳边全是嘈杂的聊天声。

大多都是在聊工作。

刚刚还一个人影都见不到的冷清店面瞬间被人群填满,变得拥挤,苏观月往玻璃外面看,附近的几家便利店都差不多,人头攒动。就连摆在便利店外边的桌子都坐满了人。

苏观月和刘不闻就都不说话了,环顾四周,像是被惊讶到了,然后安安静静吃饭团,埋头抿牛奶,就这么坐了一中午。

终于快到了下午上班的时候,那些坐在座椅上吃午饭的白领又迅速拿起咖啡杯,快步离开店铺,跑回大楼里上班。

那些人风一般地离开,店里又迅速冷清下来。

苏观月放下牛奶,抬眸看刘不闻,刘不闻眼睛眨了一下,对她笑,回答她饭前的那个问题:“我的确是第一次吃海苔饭团。”

又说:“挺好吃的。”

中午那一幕过后,苏观月和刘不闻都有些惊奇。

这是他们在蜀都,在川城,从未经历过的新鲜体验。

虽然苏观月和刘不闻都会时不时出差,去大城市,但他们出差都是有正事儿要干,还真没注意过街边的便利店,更别说在店里吃饭了。

穿越前也是,在苏观月的记忆中,后世的工业园区遍地都是类似的便利店,但她没怎么打过工,还真没去过几次便利店。她对便利店的了解,都是从电视剧里看到的。

再往店里看,这会儿货架上的食物已经被抢购一空,售货员正在补货。

刘不闻揉揉眉头,笑:“真没想到,便民小超市还能这么开。我以前在京城上大学的时候,可没见过这样的店铺。”

刘不闻在京城读的大学,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他说普通话的时候,也带着一股浓浓的京味儿,和蜀都普遍的“川丨普”不一样。

“是我们没见识了。”苏观月也笑,她突然觉得,自己和刘不闻就像是两个土包子。

不,更像是花栗鼠。刚才店里涌进那么多人时,苏观月看刘不闻抱着个饭团埋头吃吃喝喝,就觉得他像是只被吓到的漂亮花栗鼠。

苏观月又和刘不闻去附近别的便利店里看了看,都大同小异,货品基本都是以熟食为主。

“润腾开业的这几个月里,刘叔去店里考察过吗?”苏观月问。

刘不闻点头:“上个月陪晓曦回蜀都看爷爷奶奶,我们一起去逛过一次。观月,你是想说,你觉得刚才那家便利店里的食品种类和润腾很像?”

苏观月点头:“我在想,润腾和S11是不是同一家外资旗下的。”

现在网络还没那么发达,不像后世,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只能靠着人脉去问。

刘不闻打几个电话,到处问了问,没想到,S11便利店和润腾还真是同一个老板!都是霓虹国那边的企业!

苏观月就说,当初她跟踪润腾的运货司机时,调研他们的仓库位置时,就隐隐感觉到,润腾是想做物流的。

那会儿刘不闻也说,润腾的物流网很难铺展开,国内目前的中高端市场太小了,只有部分大城市能展开。

这不,小型便利店不就来了吗?各家便利小店和大商城之间共同同一个物流网,统一管理,便于调节余缺。

苏观月不由得庆幸,还好在蜀都,润腾目前还在和合家乐竞争中高端市场,还没站稳脚跟,暂时没空去发展便利店,不然天蜀连低端市场都争不到咯。

之后再去深城、海城,这两座城市也差不多,基本哪儿有高楼大厦,哪儿就能看见类似S11的外资便利小店。

在海城,苏观月还发现了国营的便利店,不过也是在向S11靠拢,主要是卖熟食。

而且苏观月对比了一下价格,和她猜的一样,便利店里的食物,基本都比别的商城要贵一些!这倒是和蜀都城里那些民营小店相似。

“我知道了!”苏观月想着想着,把便利店和民营小店做对比,终于发觉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方便!”

不管是便利店还是民营小店,店里货品的性价比或许不高,但它们绝对是居民们最方便的选择!像是便利店里提供的这些食物,熟食、咖啡,都是最贴合周围打工人需求的!

“第二就是……信息差!或者说,思维定式!”

在菜场周围就能买到锅碗、调味品,在学校附近就能买到文具,诸如此类的想法都成了思维定式。同样的商品,天蜀分店里也有卖,但随着民营小店铺功能性越来越强,大多数人赶着想要买某一类型商品时,第一反应都不会是去大商城里买,而是去最方便、最容易买到这些东西的店里!

“所以我们要在蜀都抢低端市场,要想抢过那些民营小店铺,就要做到两点,第一是绝对的便利,第二是打破信息差。”

然而苏观月又在这儿卡壳了,打破信息差还好说,多宣传嘛,她懂得,可是怎么才能做到绝对的便利呢?除了店铺位置因素,还能有别的什么影响因素?

照搬S11便利店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S11这一类型的便利店,特点倒是足够鲜明,有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但它的经营模式,好像并不适用于蜀都。

大城市里,这些便利店都是在饭点生意最好,打工的白领们中午下班,正好到楼下便利店里吃顿快餐,再买点儿零食,立马就可以回到工作岗位上。

可是目前的蜀都,压根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园区。没有那么多赶着上班的白领。而很多大企业,像是天蜀,都是有内部食堂的。

就算没有食堂,路边的小饭馆不香吗?经济又实惠,吃一顿就立马回去工作。

S11便利店更像是一个小饭店,可是蜀都人口味挑,世世代代都喜欢吃辣。尤其是许多打工人,中午就想吃顿川菜,没兴趣尝试便利店里精致的饭团、蛋糕。

便利店的模式行不通,那天蜀的分店究竟要怎么发展才好呢?怎样才能做出差异化?

苏观月想不出来,再看刘不闻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她眼巴巴地眨眼:“刘叔,这会儿只能靠你家那位二哥了。”

这几天,苏观月有空也翻了翻关于李教授的报导,说是李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国内的超市发展,成果颇多,就连许多外企都和他合作,请他指导。

苏观月深知,做生意,理论是离不开实践的,但同样,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一时半会儿的,苏观月和刘不闻两个纵横商场的粗人想不出头绪,只能依靠人家写文章的大教授,文化人。

“好好好。我之前也和他说好了,今晚一起吃饭的。”刘不闻说着,就埋头给李教授打电话,“喂,二哥,是我,刘不闻。”

“晚上突然有急事儿?”

“……好好,阿姨的身体为重,你好好照顾阿姨……我们明天再约,再见。”

苏观月听着刘不闻的声音,意识到:“李教授家里有事儿?”

“嗯,”刘不闻苦笑,“他妈妈突然生病了,进了医院,我和他约定明早再见。”

然而到了第二天早上,刘不闻再打电话过去,李教授又说自己要在家照顾妈妈,没时间再出门了。电话里,苏观月隔着一段距离都听得见,李教授连连向刘不闻道歉,声音老大了。

挂断电话,刘不闻皱眉,盯着大哥大思考了会儿。

苏观月问:“不去见他了?”

“不,”刘不闻却说,“还是得见,他没空出门,我们就上门拜访。”

“你还知道他家住哪里?”苏观月挑眉问。

“认识快二十年的老同学了,情谊深厚,我自然知道。”刘不闻说。

于是两人又去买了鲜花果篮,打车去拜访李教授。

李教授住在一处洋房的二楼,院子里种着梧桐树,环境很好。

苏观月跟着刘不闻上楼,摁响门铃,开门的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老妇人戴着眼镜,咳嗽两声,迟疑地看向刘不闻。

“阿姨,我是小刘……我听二哥说您生病了,上门来拜访拜访……”刘不闻一开口,老太太立马就认出他了。

“小刘,是你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都有十年了吧?你这孩子,还和以前长一个样。”老太太笑得和蔼,热情地邀请他进屋,又看向苏观月,“小洛……啊,不好意思,我还以为是小洛呢。”

刘不闻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同事,小苏。我们是一起来海城调研,有事儿想请教二哥。”

“那可不巧了……”老太太皱起眉头,推了推眼镜,“他刚刚还在家里呢,结果就十几分钟前,他突然收到通知,说是上级要他去个什么宣讲会,他立马就出去忙了!这样吧,你们给我留个联系方式,等他开完会回来,我立马联系你们。”

大教授嘛,忙着写文章、做调研,还要忙着四处应酬,开公司,苏观月懂的。

“那就麻烦阿姨了,我们就……”刘不闻本来想说,他们就不多加打扰了,看见老太太脸上和蔼的笑,他止住声音,改口道,“我们坐一下就走。”

苏观月也注意到了,李教授家里很冷清,似乎没有别的亲人。老太太一个人住在家里,又生了小病,明显想要有人陪着。

之后苏观月拿出笔记本,看资料,做总结,刘不闻就陪着老太太聊天。

苏观月隐约听见,老太太问刘不闻:“小刘啊,你和小洛……”

“我们很早就分开了。”刘不闻温声说。

“我知道……我只是以为,唉……”老太太摇摇头,说,“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事情啊,还真是说不准!我以为你和小洛般配,又有个孩子,迟早会复合的咯!”

刘不闻笑:“我和阿远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二人一直在李家呆到中午,李教授一直没有回来,老太太又困了想睡午觉,二人这才离开李家。

谁知道,到了晚上,老太太一个电话打来:“哎呀,不好意思呀小刘,小李他突然要去广城出差!刚回家收拾完行李,这就去机场了!”

刘不闻:“……?”

苏观月:“……???”

挂断电话,刘不闻立马给李教授打过去,听筒里传来占线的提示音。

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一次错过还能说是意外,可是这都三次了。

“刘叔,”苏观月看着刘不闻,目光古怪,“你那位老同学,你那位情谊深厚的二哥,该不会……压根不想见你吧?”

刘不闻面色也有些尴尬,揉揉眉心,埋头思索自己哪儿做错了。

苏观月难得在他脸上看见一丝委屈,忍不住笑:“真是难以想象,我们刘总竟然也会有被人讨厌的时候啊。”

刘不闻在天蜀混得风生水起,在职场上不说是把人心玩弄于手掌,至少也可以说是八面玲珑。

陈坪志那一派的人虽然防着他,但私下谁提起他不是又敬又佩的?天蜀上下就没有谁真正讨厌他。

刘不闻竟然也会被人讨厌,被人躲着,苏观月是觉得挺稀奇。

“刘叔,你和你那位二哥之间,不会有什么陈年旧怨吧?”苏观月开玩笑地问。

刘不闻表情滞了一瞬,皱起眉头,似乎在回想。

霍,看这样,还真有啊!苏观月八卦地挑了挑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