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晨曦帝国-新明的曙光

第4章 云起

  • 作者:神圣智狼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07-04 14:46:43
  • 章节字数:8888字

晨曦帝国新明的曙光

……万历十七年二月初九,月红如血,亥时,忽有客星北来,冲犯紫徽。少顷,华光西泻,有新星现于白虎七宿,其光如织练,照耀经天,不可逼视。时有隐者云:凶星犯紫府,天命将西移……

————摘自《天象异观录》

蜀王世子朱翼在万历十七年二月初九(公元1590年3月11日)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准备组建一支精兵征剿四川“土蛮”。朱翼作为宗室而得到了这种命令,可以说是近200年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大家都知道,自从成祖即位后,就禁止宗室带兵。所以这个命令不但让朝中大臣吃惊(其实他们也吃够惊了,呵呵),就连当事人朱翼也茫然不知所措,万历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宫廷斗争的结果。当时万历的皇后没有儿子,长子朱常洛很不受万历的喜欢,他最喜欢的儿子是与郑贵妃生的朱常洵。万历当然想立朱常洵为皇储,可是大臣们不干了。“废长立幼”的事情在这些理学家看来根本就是绝对的错误,而且郑贵妃在他们眼里本来就是个“妲己”、“杨玉环”之类的女人,当然他们更担心的是郑贵妃会成为明朝的武则天,因此死活坚持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储。朱常洛虽然不受父亲的喜爱,但却受到祖母李太后的疼爱,这也许是朱常洛的母亲与太后一样都是宫女出身,因此产生的同病相怜吧。在母亲和大臣们的压力下,万历不得不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储,同时也封朱常洵为福王,就藩洛阳,给的俸禄和赏赐都远远超过其他藩王。但是他和郑贵妃并没死心,总想找机会把那个倒霉的太子搞下去。而李太后和一帮太子的支持者当然是想尽办法来保护。就这样,几年来双方斗来斗去,搞得筋疲力尽也没使局面有什么变化。这种不死不活的局面,郑贵妃和福王当然受不了,如果局面不产生变化,太子的位置就越来越稳固,他们的野心很可能就没戏了。

不过,郑贵妃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知道光靠朝廷里的几个亲信是翻不了天的。以太后为首的“太子党”在京城势力极大,到处都有他们的耳目,“福王党”的那几个家伙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马上就的暴光。于是她就瞒着万历开始把心思更多的放在地方上,可是支持福王的行为名不正言不顺的,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地方上的官员又不是傻逼,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郑贵妃看到钱花了不少,愿也许了不少,可是除了拉拢到些小角色外,连一个过的去人物都没有。没办法,只有求万历亲自出马,在皇帝的亲自干涉下,支持福王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最重要的是通过安插自己的亲信终于有了军队将领的支持。但是这些力量还不足以动摇太子的地位,万历的几个亲信太监建议,这种事情最好有宗室的藩王支持,如果皇帝和诸王都支持福王即位,那么“太子党”也没什么话好说,毕竟这是皇室的家事。可是要拉拢哪些和怎么拉拢藩王却让他们有些伤脑筋,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规定了,宗室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尤其是宣宗时期的汉王朱高煦、武宗时期的宁王朱宸濠造反后,籓禁更是严密,没有召令藩王不得离开封地,更不得与其他藩王相见。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经过一番密议,万历、郑贵妃和亲信们认为,藩王们都是金枝玉叶,俸禄优厚,精明能干的那几个并不太在乎钱,用金钱进行拉拢可能还会起反效果,而这些有能力的人都是想做点事的,但是因为制度的原因根本不能施展才能。如果现在选择几个能干可靠的藩王给予他们一些权力,这样不但他们会对万历和郑贵妃母子感恩戴德,而且也能对抗地方上的“太子党”,甚至可以直接拥兵保护福王进京,弹压朝中反对力量,为福王造成既成事实。亲信们坚持认为如果要成功,就必须破例让藩王有一定权力,这样福王也可以在地方上作手脚,扩展自己的势力。但是如果先让福王有兵权目标就太明显了,大臣都不是傻瓜,绝对不会同意的,所以现在必须找一个宗室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先给他一定权力,让他干些实事出来堵大臣们的嘴。

万历十七年二月初七(公元1590年3月9日)深夜,北京紫禁城。

早春的夜晚还带着冬日的寒冷,雄伟的紫禁城也象只巨兽一样在黑暗中沉睡,就象杂草不会被寒冬冻死一样,阴谋的毒虫在潜伏了一个冬天之后,也在春天来临之际开始蠢蠢欲动了。金龙殿里的灯光照在琉璃窗上,映射出几个人影。其中一个就是当今的万历皇帝,此刻他正焦躁不安的徘徊。

按照他们的商议结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选必须是一个皇帝信得过,而大臣也不反感,更要有较强的能力。“天啊,这条件实在太苛刻了,那些藩王几年难的见次面,老子上那里去找!防乱!防乱!防你吗的头,防的老子正要用人的时候找不到人!” 万历不禁在心里咒骂这改死的祖制。

“潞王翊镠是陛下兄弟,秉性勤饬,可以作为心腹,而且在朝臣中一向有才名……” 郑贵妃向烦躁的来回走动的万历建议。

“翊镠!不行!他是个书呆子,根本没什么心机,不合适!” 万历打断郑贵妃的话。“他只能帮点小忙,这种事他干不了。”

“郑王载玺兄弟如何?”常随太监庞保又建议。

“载玺、载堉一向和朕不甚亲密,信不过的。”

“蜀王宣圻一向被称为‘贤王’,应该很有利用价值。”司礼太监刘成信心十足的推荐。

“蜀王是个好好先生,只知道搞他的琴棋书画,从来不问朝政,而且年纪也不小了。” 万历一屁股坐下来,顺手抄起龙案上的茶杯狠狠的摔在地上。“呯!”一声脆响,震掉了几根挂在窗外的冰凌。

“陛下息怒,说了半天,我们倒把另一位最合适的忘了。” 郑贵妃又开始对万历施展她百试百灵的媚功,万历这家伙在郑贵妃安抚下心情平静了,连忙问是谁。

“陛下怎么忘了你的那个‘小霸王’堂弟。”

“凤起啊,他还只是世子,而且太年轻了吧。” 万历有些踌躇。

“陛下,贵妃娘娘所言极是!世子就是以后的藩王,而且更不显眼,而且朱翼自幼常在京城,与陛下非常亲厚,又曾有救架之功,忠诚心应该可以信任。至于年轻嘛,可以让资深老将辅助。” 刘成马上拍起郑贵妃的马屁。

“哈哈哈哈……那个小子的确不错,居然能把老虎活活踢死。”万历露出了今晚的第一次笑容“好!就让凤起准备组建一支军队,是员猛将啊!”

“爱妃,朕想常洵有凤起这样忠勇的猛将在外面护持,应该可以放心了。”万历他们又仔细商量了一阵。第二天就在早朝上宣布了,理由是:四川的“土蛮”断断续续的剿了二十几年都剿不干净,现在命令蜀王世子朱翼重组一只3万人的精兵,并封为“镇西将军”。协助四川总兵刘显剿灭“土蛮”。

果然象预料的一样,大臣们对宗室带兵的圣旨是很反对的,但是在万历的一再坚持下,而且朱翼给他们的印象也的确不错,更因为以前的“祥瑞”,只好认可了。于是他们退而求次的在军队规模上扯皮,最后经过争吵,定为15000人,由兵部直辖。

就在郑贵妃一伙人弹冠相庆的时候,他们却忘了一句古话“人算不如天算”。当人类的算计与天意相违时,失败的一方总是前者。不论人类如何工于算计,终究不过是自然的创造物罢了。因此,人类的想法当然也就和大自然有所差异。郑贵妃呕心泣血的计划虽然并未失败,但是其中的一角却自然而然地瓦解了。

万历十七年二月初九(公元1590年3月11日)夜,北京紫禁城慈宁宫。

慈宁宫里平时众多的太监、宫女都被赶出了客厅,现在这里只剩三个人——李太后、太子常洛和刚刚接受建军召书的蜀世子朱翼。郑贵妃他们真是可怜啊,怎么也没想到李太后早就有类似的打算,而朱翼和太后之间亲厚的感情也是被忽略了的因素。有些人的确是可以被收买,但是还有少数人是那种无法收买的类型,很不幸的是,朱翼恰巧就是属于这少数的类型。这样的人意志是极其坚强的,只要是为了维护他们认为的“大义”,可以牺牲一切,最不幸的是,福王并不属于朱翼认同的“大义”。

“凤起,你知道这次破例让你领军是何用意?”李太后的脸色非常难看。

“难道不是为剿灭‘土蛮’?”朱翼满脸不解。

“哼,土蛮?宗室统兵已有一百七十年未开禁,又岂会为区区几个土蛮破例。凤起啊,你经历太少,还不知道人心险恶。实话告诉你,这点子肯定是郑妃那狐狸精出的!” 李太后的愤怒使她的脸色发青。

“郑贵妃这么做,难道是想收买儿臣?哼,不过我不会被她拉拢的。” 朱翼的反应也不慢。“难道她准备对付母后?要是她敢这样,儿臣立即把这贱人斩成肉浆喂狗!”

“你能想到这些,也不枉哀家疼你一场” 李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脸色开始好转,朱翼的话使她感到极为顺耳。“不过就是给她天作胆,她也不敢打哀家的什么主意。她要对付的,是你那可怜的常洛侄儿啊!”

李太后向站在一边的朱常洛招招手:“常洛,快给你叔叔跪下。”

“母后,您这是……?太子快快请起,臣担当不起!”措手不及的朱翼慌了手脚,看到太子丝毫没有起来的意思,也慌慌张张的起座向太子跪下去。

“凤起!站起来,坐回去!” 母仪天下的气势使得勇冠三军的小霸王也不得不俯首听令,乖乖的坐回自己的座位。但是突如其来的冲击使朱翼的心理无法立刻平静,活了20年,今天还是第一次发现“坐”是如此的辛苦。

李太后看到朱翼满脸涨得通红,一幅手足无措的样子,叹了口气用一种悲凉的语气说:“现在这屋里没有太子,也没有世子,只有两叔侄。不讲君臣礼仪,只讲骨肉亲情,常洛还不向叔叔请安。” 太子听话的向朱翼拜了四拜,嘴里跟着说:侄儿常洛给叔叔请安。

“凤起,前几年的立储之争你是知道的。现在常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是郑妃那狐狸精可并没有死心啊,她一心想害死常洛。而你那不争气的皇兄,现在心眼里只有那狐狸精,连我这当妈的话也听不进,更不用说常洛这孩子……” 太后的眼泪滚滚而下,朱翼感到自己的心脏在抽搐。“现在有我这老太婆在,他们还不敢太过分,可我也是半截入土的人了,也不知还能活几天,要是我不在了,常洛这孩子可怎么活啊……” 太后说到后面已经泣不成声了。朱常洛也非常适时的膝行过去,一把抱住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叔叔的大腿,带着哭腔连声喊着:“叔叔救我!叔叔救我!”

朱翼只感到一股热血直冲脑门,他连忙扶起太子,推金山倒玉柱向李太后拜倒:“凤起自幼蒙母后垂青收为螟蛉,恩宠养育视同已出。母后慈恩天高地厚,凤起自知粉身难报之以万一。请母后宽心,儿臣自当誓死保护太子周全!此后如何行事,但请母后吩咐,儿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慈宁宫里祖孙三代都泪眼涟涟。

“凤起啊,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李太后战巍巍的扶起朱翼。“京中之事,用我老太婆在,你不用担心。但是郑妃一党定会利用你此次统兵之事大做文章,福王统兵之日绝对不远。他们在地方上收买的党羽也会加紧活动,这些才是你要留意的。凤起,外面的事就靠你了,我今天就把常洛这孩子托付给你了……” 李太后随即又对朱常洛说:“乖孙儿,你以后要向你凤起叔叔学,要把他当父亲一样,千万别象你那不孝不悌的父皇……”可怜的郑贵妃一伙,他们要是看到现在的情景,肯定会吐血致死。

“请母后、太子放心,如福王一党敢有异动,凤起定会将其生擒赴京!力保太子顺利登基!” 朱翼发红的眼睛里闪烁着杀意,像血……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