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读《史记》之汉武帝

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3

  • 作者:王立群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4 20:54:16
  • 章节字数:3208字

这是马邑之谋后,汉武帝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

此次出兵,公孙贺一无所得;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李广兵败被俘,所幸最后逃回。汉武帝将损兵折将的公孙敖、李广投进监狱。按照汉法,他们本当斩首,后因两人缴纳赎金,被废为庶人。

四路人马唯独卫青立功,被封为关内侯(有食邑无封国的侯爵,属于汉代军功爵制的第二等)。

卫青立了什么功呢?他直捣龙城,斩杀匈奴七百(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这是头功!虽然杀敌不多,但意义重大。

一、震憾。卫青战绩并不辉煌;但对匈奴人是个极大的震撼。此前,汉匈之间虽时有冲突,但都在汉朝边境交战,汉军从未深入匈奴腹地。这一次,卫青竟打到龙城,攻入匈奴的王廷。这对于匈奴,是一个让人十分不安的信号:原来安全的匈奴腹地,今后也可能为汉军经常光顾——整个匈奴领地再也没有安全可言。

二、激怒。龙城是匈奴祭祀天地祖先、汇合部落的王廷,是政治中心,更是宗教圣地。因而,卫青此举使匈奴上下震惊之余,无比愤怒。战争扩大不可避免。

三、报复。当年秋天,匈奴即数次侵盗边郡,以雪龙城之辱。汉武帝急调老将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兵渔阳郡。

第二年(元朔元年,前128),卫子夫生下汉武帝的皇长子刘据,卫子夫晋升皇后。是年秋,卫青领车骑将军职,率三万骑兵从雁门出塞,将军李息从代地出塞,夹击匈奴。卫青斩敌数千人。(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青斩首虏数千人。)史称“雁门之战”。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出塞进攻,汉武帝只派卫青、李息两人;老将军李广等名将一概未用。龙城之战,汉武帝首次使用卫青,对其才能尚存疑虑。在对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的兵力分配上,武帝是一人一万。而雁门之战,汉武帝仅派卫青、李息两人出征;而且,卫青所率军队由当年的一万增至三万;李息只是卫青的副将。这一变化,说明汉武帝对卫青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雁门一战,引来了匈奴更大规模的报复。

匈奴大举入侵,杀死辽西太守;在雁门,又杀死和掳去几千人。

仅一个多月,匈奴再次进犯上谷、渔阳。由于韩安国上书请求停止屯军(驻扎军队。一边驻守边境,一边垦荒种地),军营中仅有七百多人,无法打退匈奴骑兵,只好退回军营,匈奴掠夺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财物,扬长而去。

卫青出身骑奴,并未受过多少教育,读过多少兵书,和他共事的有老一辈名将韩安国、李广,也有同辈的青年将领公孙贺、公孙敖,为什么他人接连失败,卫青却屡战屡胜?

应时东风第一枝?

论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卫青不如韩安国;论驰骋疆场、经验丰富,卫青不如李广。然而,韩安国郁郁而终,李广免死而赎为平民,唯独少年卫青捷报频传。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才干。

《史记?佞幸列传》末尾言: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司马迁认可卫青、霍去病二人的才能。卫青是外戚不假,可他是有才能的外戚。西汉一代不少外戚都得到过重用,但是,有些纯粹就是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而受封赏,自身并无真本事。如王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哥哥,被景帝封为盖侯(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封皇后兄信为盖侯)。田蚡、田胜是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分别被封为武安侯、周阳侯(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後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卫青不一样。战争毕竟是战争,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进攻防守,如何整体协调……非将才不能胜任。龙城大捷,证明了卫青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

《资治通鉴?汉纪十》载: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这是说卫青虽然出身微贱,但善于骑射,材力过人;与士大夫交往很注意礼节,对士卒很关心、很宽容,常施恩惠,因而大家乐于接受卫青的调遣。卫青本人又有将帅之才,故每次出击都能立功。然后司马光结论: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