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读《史记》之汉武帝

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4

  • 作者:王立群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4 20:54:16
  • 章节字数:2236字

此次出征前,卫青的才干突出表现在他选择龙城作为进攻对象。

为何要进攻匈奴王廷龙城?

一是不会无功而返。

这一方略非常大胆!龙城既然是匈奴祭祀祖先之地,不可能没有匈奴人驻守。选择匈奴王廷作为目标,肯定不会像公孙贺一样无功而返。

二是不会遭受重大损失。

龙城地处匈奴腹地,从来没有汉军到达过。而匈奴人一贯是青壮年出征,老弱者留守。在王廷既能找到匈奴人,又无匈奴重兵,汉军可以只管打,不用防。正如兵法所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李广、公孙敖都败在遭遇匈奴重兵,寡不敌众。

卫青则不然,他选择智取而不是强攻。

第二,时代。

武帝时,汉朝对匈战略由开国以来的被动防御,转为千里奔袭的主动进攻,转为大规模骑兵军团的机动作战。卫青在汉武帝的亲自部署下,熟练了新的作战模式。这是需要英雄的时代,卫青生逢其时。

如果拿李广比较,我们会看得更透彻。李广有高超的射艺,个人能力勿庸置疑,但是,李广终生不得志,重要原因就是他生不逢时。

文、景两朝休养生息,在对匈关系中以防守为主。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的太守,汉朝吩咐他的任务是防备匈奴,而非主动出击,客观上使素以奋力作战闻名的李广失去了很多建立战功的机会。

武帝时代,开始采取千里奔袭、深入匈奴、主动进攻的战略。而李广已老,他没有了卫青的朝气,战绩自然不显著。

元光六年(前129),卫青直捣匈奴龙廷,正是他顺应战略转变,创造性应用战术的结果。

第三,运气。

卫青最大的运气,在于拿到了率兵出征的“令牌”。卫青从未上过战场,只因姐姐受宠,而被特别关照。没有汉武帝任将出征,卫青没有机会成为抗匈名将。

我们不妨先看看李广。

李广是边地宿将、名将,声名显赫。

元光六年(前129),李广和卫青一样,都带一万军队。结果,卫青一路未遇强敌,直捣龙城,李广却遭遇匈奴主力,兵败被俘(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假如卫青遇到匈奴大军,无疑,也会成败兵之将;但是,恶运偏让李广赶上了。

再看看另外两个年轻的公孙将军。

一个是公孙敖,一个是公孙贺。他们也是各带一万军队出征,结果,公孙敖不顺,损兵七千,自然是杀头罪。公孙敖与卫青挚交密友,卫青首战立功之时,他却只能靠赎金买了条命。

公孙贺是卫青的姐夫,这次也无功而返。相对于李广和公孙敖,他是幸运的;但相对于卫青,公孙贺还是背运。

从此以后,卫青屡战屡胜,平步青云,封侯拜将。同时,大汉军中,呼声最高的军事天才——飞将军李广,黯然退场,又一次错过封侯机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究竟是为什么?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