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市井风月

第128章村长2叔

  • 作者:江天1573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1-11-23 13:04:58
  • 章节字数:6662字

第128章:村长二叔

李卷土正骑着摩托车,在丹江城转悠。

他想着把包里的图纸变成实物,把老板椅和大班台给做出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终于寻到一家办公家具厂,可是门都没进去,被门卫就给挡驾了。

找厂长?你连厂长姓甚名谁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还想见厂长?厂长是谁想见都能见的吗?我们厂长开会去了,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

李卷土也不想吐槽了,大东北这片地方,是一个非常讲关系的地方,没有关系,就办不成事,各项机能都僵化了,长期形成的,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了。

他索性也就不再找了。既然已经请假了,那就回家一趟吧。

李卷土有开着摩托车,直奔清河村。

夏季天长,天亮得早,天黑得晚。李卷土到家的时候,太阳还没有下山,正赶上吃晚饭。

学校放暑假了,弟弟妹妹也都在家。

“是大哥!大哥回来了!”

弟弟建木最先跑了出来,妹妹香水也紧跟了出来。

“大哥,这摩托车是你买的?”建木围着摩托车转。

“大哥,你毕业了?工作分配去哪了?京城吗?”香水一个劲地问。

李卷土:“进屋说。香水上高中了吧?”

“大哥一点都不关心我,中考刚结束,还没放榜呢。”

李卷土揉了一下妹妹的脑袋,“咱家香水那么聪明,一定能考上。”

李卷土一进屋,老妈田兰芝就发号施令:“香水去摘点菜,建木你烧火,给你大哥加两个菜,我来擀面条,他爸,你摘一块腊肉下来……”

儿子回来,当妈的首先张罗的,就是做点好吃的。

李卷土没有阻止老妈忙活,一家人在一起,高兴就好。

这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李卷土汇报了毕业分配的事,田兰芝有些遗憾,儿子没能留在京城那样的大城市,只是回了丹江城,好像出息得还不够远大。

父亲李清泉倒是看得开:“离家近点也好,还能常回来看看,你不是总念叨着想儿子吗,离家太远了,操心这操心那的……”

田兰芝:“你那个科委,是个什么单位,干什么的?我以前咋没听说过?”

李卷土:“官府的单位,搞科研的。”

田兰芝:“这么说,你也是国家干部吧?”

李卷土:“是国家干部,我现在是科长了。”

田兰芝:“科长?你三叔也是科长,好像也不是啥大官嘛。”

李清泉:“你懂啥?科长,官就不小了,咱们乡长,也才是个科级干部。”

田兰芝:“乡长?乡长能跟我儿子比么,我儿子将来如果当官,就要当大官的,最少也得是高官的!”

李清泉:“对,你儿子要在米国,还能当总统呢。”

田兰芝:“你抬杠是吧?酒别喝了!”

李清泉不理田兰芝,端起酒杯,“来,儿子,你都工作上班了,真长大了,爸高兴,咱爷俩再喝一杯……”

……

盛夏的乡下,各种瓜果蔬菜都下来了,田里的庄稼,山间的树木,都肆意疯长,满眼是绿色,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田兰芝却有些烦恼。蔬菜多得吃不完,家家户户都有,也卖不出去,只能晒成干菜。比如青黄瓜,吃不完,就摘下来,切成片,撒上草木灰,放在帘子上,晾晒成菜干。茄子,可以晒成茄子干,也能用来腌制成蒜茄子,做咸菜吃。辣椒,变成干辣椒,豆角,变成干豆角,倭瓜变成老倭瓜,小白菜变成大白菜,小葱变成大葱,青蒜变成大蒜……

蔬菜大棚基本歇着不种菜,休养生息,等到冬天再种。

能够长期储存的蔬菜,基本就三种,土豆萝卜大白菜。如何让蔬菜长期保鲜呢?李卷土记得后世也只有少数几个品种做到了,最成功的就是速冻豆角。解冻之后食用,仍然不失鲜豆角的口感。可是,这玩意存储需要冷库,运输需要冷藏车,不好搞啊。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李卷土一直在琢磨,怎么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

目前,最广大的劳动力都在农村,怎么才能解放出来?怎么才能把劳动力转化成生产力?

李卷土找来了当村长的二叔李清河,跟他商量。

二叔李清河:“咱们现在的清河村,就是原来的清河大队改了个名字,大队下面是生产队,也就是屯子。清河乡呢,后来改成清河公社,现在又改回了清河乡,改来改去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些时代种田的人。现在清河村,全村有三千多人口,包含了原来的16个生产队,就是那16个屯子,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村了。你说的解放劳动力,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呢,不用你解放,他们自己就不愿意在家种地,就跑出去进城打工了。但是呢,进城打工就容易吗?”

“首先,吃住就是个问题。包吃包住的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在城里租房子住就更不容易。城里人自己住房都紧张着呢,一家好多口人,还挤在一起住呢,哪有多余的房子出租?即便是有出租的,价钱也不便宜。城里的工作也不好找,我听说很多工人都下岗了,还要自谋职业呢。”

“咱们村里的娃子出去了,干的也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还都是临时工。女娃干餐厅服务员,男娃在工地搬砖,和水泥,都是城里人不稀罕干的活,才轮到他们干。”

“南方到是有私人工厂,有流水线,村里也有几个娃跑过去的,那里是包吃包住,有员工宿舍,但是太远了,一年赚的钱,来回路费就要花掉两三个月的工资,过年都不舍得回来。”

“咱们这边的工厂,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甚至一个坑里几个萝卜抢呢,哪还有咱农村娃的位置?”

“我这个当村长的,也想着解放劳动力啊,可是没啥好办法啊。除非,工厂开到家门口……”

工厂开到家门口?

李卷土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李清河继续说:“南方呢,改革开放的政策更宽松一些,开工厂的都涌到那里去了,道理就跟做小买卖一样,成行成市了,就像咱们这里赶集似的,大伙扎堆赚钱。咱们这儿,吸引不到开工厂的大老板过来,想也白想。”

大老板?我不就是大老板吗?

可是,开个什么工厂呢?

办公家具厂?技术含量有些高啊,上百种零部件,难道每个配件都办一个工厂?这帮农村娃,怕是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还是先搞点简单的吧。

搞什么合适呢?

李卷土正在琢磨着搞点啥呢,李清河却接着说:“你就别替二叔操心了,知道村长不是那么好当的就行了。如今你进城工作了,将来你的弟弟妹妹们,也会有样学样,都考上大学,将来也进城上班,成家立业也在城里,咱们老李家就算脱离农村了。我和你爸你妈这一辈人,现在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供你们这些孩子上大学,还是有这个能力的,等将来我们老了,干不动农活了,就去城里找你们,你们还能不养活我们?现在你就是弟弟妹妹们的榜样,在城里好好干。”

村长二叔,你这个想法,很清奇啊。用牺牲一代人的代价,来实现解放劳动力的目标?怎么好像哪里的逻辑不对呢?

我要回农村,你们要进城,这事可怎么弄?

……

李卷土在清河乡又晃悠了两天,还是没有找到什么好项目,也不确定要搞什么样的厂子,就先回丹江了。清河乡的乡办企业也不是没有,一家砖瓦厂,一家采石场,一家木材加工厂,一家小煤窑,这四家都是乡办集体企业,规模都不大,全部加起来也才几百人,盈利能力嘛,目前也就是勉强维持生存。

李卷土把几家企业琢磨了一遍。

砖瓦厂,也就乡下盖房子用的上,砖混结构,达不到抗震要求,将来是要被钢筋混凝土取代的,典型的夕阳产业。

采石场,出产的都是青石,乡下盖房子打地基用的,垒院墙也有用的,底部用石头,上不用红砖。这也是个夕阳行业,没啥前途。

木材加工厂,就是给学校做一些课桌椅子啥的,还有就是居家盖房子用的门窗,檩子和房梁。乡下的一些基本家具,也是木质的,主要是各种柜子。然而,去年的一场烧了二十八天的大火,引发全国林业系统地震,管理严格起来,禁止伐木了,木材厂的原料受到了严格限制,前景黯淡。

乡里的小煤窑,已经传出来消息了,说要被市里合并,资源统一管理,统筹规划,上面正在和乡里谈条件呢。

李卷土回到丹江城,已经是中午了,直接就回了江边的小院,生火做饭。有空闲的时候,他还是喜欢亲自下厨,别人的厨艺,他总感觉不放心。

下午,他也没回科委销假,骑上摩托车,在丹江城逛了起来。

漫无目的。

而此时的科委,郝主任已经悔青了肠子,不该放跑了李卷土,正焦急地等待他的归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