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宣王挽周

49骊戎

  • 作者:怀庆有山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5-03 09:05:36
  • 章节字数:8334字

在五位大佬出宫后,紧接着便有不少大夫打着各种名义纷纷上门求见,一时间当真是门庭若市。

周厉王的王案上很快就收到了孟子所呈上的各种消息:

樊国大夫,向司徒敬献玉璧六对,彩帛二十车,其余无算。

韩国大夫,向宗伯敬礼玉璧十双,彩帛三十车,还向大司马又献上了良马二十。

毕国大夫,向宗伯敬礼玉璧12双,彩帛50车,此外还有相当部分的礼物送至其他几位公卿府上。

……

在西周似乎是没有贪污受贿这个罪名,贵族送礼,那叫礼尚往来,能叫贪污受贿?有辱斯文。

为此,贵族们往来之间相互送礼,甚至是亲自下场勒索求贿,那都是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没办法,你以为贵族是靠什么活着的?他们又不是仙儿!贵族的排场、体面那都是要花钱的!)

春秋晋国羊舌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掌握军队当代司马的时候,这位仁兄为了捞点外快,故意把军队开到卫国境内,然后给手下的兄弟们放假,晋国大军在卫国吃喝拉撒,碰瓷找事。

最后逼的卫国乖乖送绸缎,这位大爷才把军队撤走。(后来这位仁兄在晋国转正做了司寇,因为执法不公,于是被受了冤屈的贵族拿剑砍了。)

而在春秋,与晋国平分秋色的楚国高层,在这上面也是不让分毫。蔡昭侯亲自前去楚国访问,向楚王上供了一件上好的皮衣,当时楚国的令尹子常见了之后心头痒痒。

然后就去向蔡候索贿,萘侯自然不愿意,于是乎,这位楚国令尹,很不客气的让蔡侯在楚国蹲了三年小号,直到这位国君乖乖认怂!(说一句,唐国的国君也因为去拜访楚王时,因随身的宝马让这位看上了,于是乎故伎重演,唐侯最开始也不愿意,结果遭到了同等的对待,子常一看这么有骨气?那就给老子住两天小号。)

什么叫做大国风范?

老子欺负你,你还得给老子跪下唱征服,这就叫做大国。

所以看着布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想着那几位收钱收到手都软的大臣,周厉王虽然不满,但也只能在心中不屑冷哼几句:

真是不知你们到底是看在这些礼的面上,还是看在所谓的血脉相亲上。”

除此之外,哪怕他这个天子也只能干瞪眼,怎么?你还能禁止贵族之间相互送礼?

他又不是反腐狂魔朱洪武。

周厉王的愤怒仅至于此,看完之后,便将这布放到铜灯上烧成了灰烬。

一旁的孟子,在旁边小心伺候,始终低头看地,主动无视了周厉王的种种举措,安稳当着空气人。

直到周厉王开口问到:

〝太子如何了?”

孟子腰弯的更低,低沉而又清晰的回道“:启禀天子,这几日来,太子都在太史处,听从老太史的教诲。”

周厉王面无表情,嗯了一声,然后吩咐道:“过几日就该是骊山戎的女娲祭祀之日了,你且下去准备,此次就由太子前去,太史、太傅随行。”

“诺”,

孟子心中略感惊讶,但并未有任何面上的表示,恭敬的允诺。

很快刚刚从太史处回来的姬静,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刚刚回来的太傅共和姬白以及南仲三人,老规矩聚集在了一起,只不过由于共和在,所以姬白和南仲都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只有共和和姬静二人相对而坐。

〝天子有意命太子前去骊山参加祭典,这其中怕是别有深意啊。十之八九恐怕是想要以此来安抚骊戎,毕竟关中南部诸戎,都以骊戎人为主,若是骊戎消停了,其他的事便都好办了”。

共和一手捏着自己飘逸的长须一边是略有所思,分析着天子的用意,同时开始向这三个年轻人讲述有关骊山祭祀之事。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骊山女娲祭祀,乃是渭南众多戎人部落,一年一度的大事,数十戎人部落都会派出头面人物前往参加,既是祭祀神灵,也是商讨一年来各族高层之间有何摩擦?以及族中男女欢庆求偶之时。”…

听着共和的介绍,太子姬静,又回想起这两日太史所给自己的资料了,在进了守藏室后,姬静并没有自由阅读材料的机会,而是太史会挑选一些似乎早就准备好的文档令他观看,并且严禁姬静带出。

骊戎一个极为特殊的戎人群体。势力范围不用多说,以骊山为核心。

相传骊山乃是女娲补天之所,与起于西南,到东汉时,才开始成为中原神话的盘古不同,伏羲、女娲二人早在先秦,便已经是华夏公认的祖先了,只不过在西汉以前二人并非夫妻关系。

楚人屈原所作《天问》中有一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而骊戎,在春秋是以那位祸国美女骊姬闻名,在西周,骊戎则与周王室、申国乃至秦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国语·周语》云:“我先王不窋(夏朝农官)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

周人在夏朝时担任夏朝农官,后来夏朝内乱,太康失国,后羿夺权,后羿夺权后,对夏王朝的贵族们进行了一波清洗。当时为夏朝掌管天文历法的羲、和二族惨遭诛灭,而周人则见势不妙,脚底抹油开溜到了被戎狄占据的陕西关中之地。

那一段时间里,可以想象身为外来抢地盘的周人,肯定不会被当地戎狄部族待见。而周人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可言说之事。活着嘛,不寒碜。

刘邦为了活着,把儿女踹下马车,还要项羽分自己一碗老爹(刘邦他亲爹)汤。

刘秀为了活着,自己大哥刘玄死了,还对仇人笑嘻嘻,说好的娶妻当娶殷丽华,也一脚改成了郭皇后。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骊戎的族长到后来就成了周人的王族姬姓。

从地图上看,骊戎聚居的骊山,同周人迁居的岐(岐山扶风)、程(咸阳)、丰镐(长安与咸阳的沣水两岸)距离不远。

或许当时迫于形势需要,有一支姬族支裔种种阴差阳错,做了骊戎部落的酋长。(个人认为,估摸着有可能是通过赘婿。)

因为《宾萌集》:《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

女人为王似乎有些不太靠谱,不过考虑到张寿身为一名史官,估摸着应该不会无矢放箭,(至少像这种女人为天子的话不会乱说,否则会被骂成狗的),那么考虑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以及历史时间段,似乎也未必不可能。

毕竟人类在进入父权社会之前,确实是女系社会,甚至在西周时周穆王所远征的西王母国,估计应该也是一个仍然停留在母权社会的国家。

周人是何时彻底将女性与政治隔绝的,这个说不清,但是在商朝,女性在政坛上却是极为活跃的,不仅能够担任卿将,甚至还能够担任祭司。

而当时更为原始的骊戎一族,或许还处于母姓社会,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女人为天子。

反正,或是通过联姻或是通过其他什么手段,周人总之是和骊戎成了一家人。

后来,骊戎助周武王征商,周武王将征商之簋,赠于骊戎,并在其故地出土。可见其地位之高。

如果再考虑到申人的祖先与骊戎紧密的联系。

《史記·秦本紀》:(周)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

“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讲真的,能让西戎之长的申国这么惦记,骊戎,这个爵位只有一个区区子爵的部族着实太过神秘,而水也太过深了点。

“既然骊戎地位如此重要,让太子去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一旁的南仲终于忍不住趁着说的有些累了,停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的共和略带不安的问道。

而一旁的姬白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神中也满是担忧,且不说现在戎人大都在闹暴乱,一路上难免会有个磕绊,他倒不担心虎贲军的武力,和那些戎人的胆子。

普通那些当炮灰的散兵游勇不足为惧,也就只能打打民兵警察,见了成规模的虎贲军,估计有多远跑多远,哪里还敢上前。

而那些有一定势力的戎人首领,除非真是活腻歪了,才会攻击大周太子爷。

在边境挑起摩擦,和攻击国家储君这可是完全两个概念,前一个还可以鞠躬道歉,后一个就只能白刀子进红刀出了。

任何敢于攻击象征着大周王族权威—一太子的戎人部落,都将被整个大周诸侯,哪怕是之前那些和他们勾结的诸侯,坚定不移地屠灭,绝对不会有任何意外。

姬白担心的是万一这位小太子受个惊吓啥的,那就不好了。毕竟一个5岁的娃娃,还没有见过血,到底娇贵呀。

再者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齐桓公曾经说过:政由管仲,祭由寡人。”

祭祀,乃是王权、神权的象征,其神圣性不容玷污!周人虽然不像商人那样,动不动就宰个几百人进行集祀,但对于祭祀也极为重视。

太子不过五岁,若是到那里,出了个差错,影响实在太坏了。

总之这两位哼哈二将,都认为天子的行为是不是有点坑儿呀,这么大的锅,你好意思让你儿子背?

倒是共和润润润嗓子后,不以为然的笑道:“怕甚?太子五岁,可不还有太史和我这把老骨头跟着吗?忘了昔日成王桐叶封地故事了。“

《史记·晋世家》:“成王与 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太)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 唐。

这个故事,在后世人终是用来当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典范,但实际上纯属扯淡。

想想看,哪怕到了后来明清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的时候,在事关国家大事时,皇帝下诏令都还需要经过大臣同意,否则只能够称为中旨。

在西周,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亲政的成王,哪来这么大的权力,随手一句话就能封出一个国?

你问过召公,周公两位大佬了没有?

唐高宗死后,他的儿子唐中宗只是因为说了一句气话,老子就是把天下都给了自己的岳父又能咋地?

结果就因为这句话,被自己的老妈借题发挥,一脚踹下了龙位。

那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话说唐国的灭亡还得牵扯到那一场三个二五仔,唐国因为也搅和到了三监之乱,所以也被周公旦顺手给灭掉。

于是,又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大周的封国了。

前面已经说过了,周公能力是有的,但你要说他是圣人吧,话说他那7、8个儿子,一人一个国家,好像也多少有点过分了。(天子的儿子才是这个待遇的好吗?)

如果,周成王不是想办法插了一脚,又在太史佚的帮助下,打成铁案,估摸着唐国应该也是周公的后人了。

太史佚,这位隐藏于幕后的大佬,出手着实不凡。

-…

就这样共伯在那滔滔不绝的讲,姬静在那里结合这几天太史给自己的资料,再加上那两个一旁站立的南仲和姬白,4个人就这么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当中。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