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让孩子心悦诚服

第29章 冷处理≠不处理

  • 作者:杨杰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3 19:47:16
  • 章节字数:3556字

有许多次,家长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仔细一问却发现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处理完。

今天,有位家长又给我讲了一件事情。

昨天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作业,要穿溜冰鞋下楼玩,让妈妈给他一元钱买水喝。他又提出来口香糖没了,妈妈不置可否,孩子便开始发脾气,还顺便计较说刚才英语多读了5分钟。这个过程中孩子骂了“混蛋”,还用溜冰鞋敲地板。妈妈给他讲了几句道理,然后说:“你又哭又闹我不想和你说话……”最后妈妈领着弟弟下楼玩去了。下楼的时候,还能听见孩子连声骂“混蛋”。

妈妈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了两瓶口香糖,本打算教育一番再给他,结果,刚带回家便被他发现了。孩子拿了口香糖,便去下军棋,妈妈坐在孩子对面,试图就刚才的事情给他讲讲道理:“你这样对妈妈,妈妈依然爱你,但如果你这样对别人,别人就会不喜欢你的……”孩子虽然也在点头,但眼睛一直没有离开军棋,妈妈觉得孩子只是在敷衍,心中难免恼火。

孩子发火的时候,妈妈避其锋芒不理他,并且离开孩子,这种做法特别容易被当作“冷处理”。我反问妈妈:“假设你和老公发生矛盾,吵到一半,他转身离开留你在原地,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妈妈说:“我会更加生气,一直骂他。”我又追问了一句:“孩子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呢?”

“冷处理”是相对于“热处理”而言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要被情绪所主导而指责或者打骂孩子,但是我们也不主张回避问题、忽视孩子。

在我看来,“冷处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前文中的妈妈还算冷静,但她没有把事情处理完。

首先,孩子说口香糖没了,妈妈没有回应。这位妈妈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她担心孩子发脾气纠缠她。另外她觉得孩子有零用钱、春节的红包,根据家里的规定,孩子还可以通过擦玻璃拖地板赚钱。她希望孩子用自己的钱买,但这个意愿没有说出口。因为这个先入为主的判断,妈妈选择了回避、不置可否,而恰好是这个判断导致了孩子纠缠不休。不管是否同意给孩子买口香糖,或者是否决定让他用自己的钱买,都要清晰明确地回应孩子。清晰地回应,反倒能降低被纠缠的概率。既然后面可以一次给他买两瓶,这里何不痛快地答应孩子呢?这样也免去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

我继续和妈妈讨论:孩子抱怨英语多读了5分钟,骂“混蛋”,用溜冰鞋敲地板,要不要处理呢?妈妈怕事态扩大,当时没理他,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两瓶口香糖,孩子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他可能觉得骂“混蛋”、用溜冰鞋敲地板是有效的策略。妈妈买了口香糖给他,而且是两瓶,超出了他的预期。以后他极有可能不断重复这个策略。妈妈害怕孩子纠缠,仔细推敲却发现,恰好是妈妈的回应方式养成了孩子爱纠缠的习惯。这个处理也可以非常简洁:“这件事情与读英语无关!你想不想要口香糖?想的话,为骂人的事情向我道歉,穿好溜冰鞋,我们下楼去买!”

最近几年,有一个体会越来越深切:如果事情处理得当,根本不用讲道理。因为道理已经体现在亲子互动过程中了,这样的道理根植在孩子的行为中,便不会产生知行分离的问题。相反,如果当时没有处理,或者像这位妈妈一样,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却带了两盒口香糖回来。这个办法本身就是在变相鼓励孩子骂人、纠缠。虽然这并非妈妈的本意。事后再讲道理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以后大家不喜欢你了”,孩子会听不进去,因为他从妈妈的行为得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认知,这必然会产生知行分离的问题。当我们常常抱怨孩子“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当时把事情处理完了吗?是不是仅仅在事后给孩子讲了一堆大道理?事后的道理和处理过程所传达的信息是否一致呢?

在教育中也常常存在“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情况。妈妈本来打算和孩子谈清楚再给口香糖,结果提前被孩子发现。孩子得到了口香糖,并且被军棋所吸引,肯定没心思听妈妈的长篇大论。所以,当时妈妈应该及时调整策略,比如,等孩子下完军棋再说,或者把要和孩子说的话压缩成一两句非常简洁地表达给孩子,效果会更好。

事情处理一半就把孩子扔下,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的心中无足轻重,会感到自尊受到了挫伤,会产生强烈的愤怒,这也是孩子后来连声骂“混蛋”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冷处理≠不处理,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置之不理,这是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