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让孩子心悦诚服

第47章 怎样复习更有效

  • 作者:杨杰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3 19:47:21
  • 章节字数:6444字

表弟读高三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聊他学习的事情。说到复习,他举了一个小例子:生物选择题,他做得非常快,10分钟就做完,但是总会错一两道。这一两道题的答案解析,他要花30分钟来看。错题让他觉得很沮丧,他觉得已经很努力地复习了,按道理不该错,他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复习得不够好。

问他对了几道题,他说十几道。

我就问他:“10分钟就做完,错了一两道题,你还觉得沮丧,是不是你心里期望一道不错呢?是不是觉得全对才安心呢?”

表弟说:“是。”

我反问他:“假设你已经复习得非常充分了,你敢保证一道都不错吗?”

表弟说:“不敢。”

我又问他:“你听说有几个人高考生物是答满分的呢?”

表弟说:“很少。”

我继续说:“你给自己定了一个没法达到的目标,不沮丧才怪呢!别忘了,你不是神仙!如果第一轮复习你就全都对了,那第二轮复习还能做什么呢?你复习的目标不是做到全对,而是尽量提高命中率!”

电话那边,表弟似乎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语气也兴奋起来:“哦,对呀,我不是神仙!有错误是正常的,全对才不正常,我的任务是提高命中率。哎呀,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轻松了,要不每次一错题,我就很烦。这事儿我终于明白了……”

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这几句话表弟重复了四五遍,生怕忘了一样。

后来,表弟问我:“你说我花30分钟看那一两道题的答案解析,合适吗?”

我继续反问:“就算你看明白了,花费这30分钟你觉得划算吗?”

表弟觉得不划算,每次30分钟,加在一起就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数字,于是我们讨论怎样复习更有效。最后讨论的结果是——不会做的那一两道题,可能是比较难的。不妨先简单看一下,如果完全没有头绪,先放过,但要把这道题标记出来。做题的同时,自己再有针对性地复习课本,复习完一遍,再看看这些错题,能做出来的过滤出去,继续做题、巩固、复习课本,然后,再回头看这些题目。这样一轮轮地过滤,基础就扎实了,很多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表弟一听,觉得这是个高效的办法,他再也不用和那些难题死磕了,决定试试。

这个交流让我很感慨。在大人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很多学生都会走入这个误区——做题想全对,复习想一步到位。我当年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为什么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被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绊倒呢?

我们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却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复习能力。

恰好之前也有一位家长因为复习的事情对孩子发火。考试之前妈妈让孩子去复习,结果孩子胡乱翻了翻书,就宣告任务完成。妈妈觉得孩子应付差事,就对孩子发了脾气,让孩子重新复习。孩子坐在书桌前仍是一脸茫然,妈妈觉得孩子是故意对抗,便怒不可遏了。听了妈妈的描述,我问妈妈:“你的孩子会复习吗?”她很诧异地反问我:“都读五年级了,能不会复习吗?”

接下来我又问这位妈妈:“你小的时候是怎样复习的呢?”这位妈妈说,她小的时候从来不让父母操心,每天都把作业完成得好好的,老师让复习,她回家就认认真真地复习。

这样的话我听过许多遍。很多妈妈小时候是乖孩子,认真对待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以自己为参照来比对孩子的行为,就会对孩子相当不满。而且她们怎么都想不明白:作业那么简单,复习那么简单,你怎么就不做呢?

我与这位妈妈分析孩子复习能力的来源。作为比较听话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老师让复习,孩子就会认真地复习。通常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对复习的要求说得比较具体,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渐渐地,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套路。到了高年级,老师通常在布置任务时只是笼统地说一句“复习”,但是这样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复习的习惯,因此感觉复习很简单。

而有的孩子未必这样认真,老师的要求到他们那里难免会打折扣。尤其是读课文和复习最容易应付,因为这样的作业没有书面的证据,老师也没法检查。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如果老师说“今天的作业是复习”,我立刻心花怒放,因为在我看来,这相当于没留作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重视老师的复习作业,就算到了高年级,依然不懂基本的复习方法。

对于不懂如何复习的孩子,我们硬逼着他坐在书桌前也无济于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简单辅导一下,让孩子知道该怎样复习。

我问一些擅长复习的妈妈们怎样辅导孩子复习,多数妈妈表示,她们只是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要做到高效复习,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就我的观察,许多认真复习的人效率并不高,靠拼时间来提高成绩往往没有多大效果。善于复习的人则要像个大将军一样安排一切,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因此,统筹方法很重要。我不赞成父母直接帮孩子安排,那样的话,孩子能很好地完成今天的复习,但永远培养不出独立的统筹能力。

面对一个复习任务,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基本条件:有多长时间?要复习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薄弱点是什么?应该复习到什么程度?应该用怎样的方法?

很显然,这是一个分解目标的过程。不但要懂得选择,还要学会放弃。要教孩子在此基础上列出一个复习方案,然后按部就班地执行,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复习方案,不妨先让孩子自己列出来,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考试之后再回头印证这个方案,看复习得是否精准,是否合理,有没有做无用功,有没有遗漏的地方,还可以作出哪些改善。这样孩子复习的效率会不断提高,也就不再排斥复习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从“被教”变为“学”。孩子光爱学习还不够,还要会学习,这样,学习就不再是苦役,而成为愉快的过程。

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孩子,需要在一个半小时内复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列出如下的复习方案:

第一步,先把不会的字和重点的词标出来。不会的字写3遍,其余的字词快速地看一遍。重点的词口头造一个句子。

第二步,读一遍课文。

第三步,把这个单元的作业和练习册中做错的地方看一遍。

考试之后一总结,发现字词的复习效率总体很高,但漏掉了词语的解释,导致丢分。读课文的效果不明显,但重新复习出错的地方则非常有用,避免了很多错误。这样总结之后,改进策略也出来了。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多套方案,每次选一种,互相比较,最终选出最高效的方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改进,孩子不但变得善于复习,也会乐于复习。等孩子学会复习,父母就可以及时放手。

指导孩子复习有两个误区,一个是以为越多越好,拼时间,不讲效率。养成这样的复习习惯,孩子到了高年级会非常吃力。另外,孩子复习时的状态也不是看起来越紧张越好。通常,父母看到孩子为考试着急就会很欣慰。其实这是非常大的误解。通常,焦虑水平和学习效率之间是倒U字曲线的关系。零焦虑和过度焦虑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孩子的紧张一旦能从神态上识别出来,实际上已经到了慌张的程度。不要为了我们自己安心而人为地提高孩子的焦虑水平。

为什么许多孩子都像我表弟一样,对了十几道题没感觉,错了一两道题目却郁闷难过?这固然与目标设定太高有关,还与我们总盯着孩子的错误有关。

我见过很多家长辅导孩子功课,常常有这样的指责:“哎呀,这道题错了,告诉你多少遍了?怎么老是粗心呢?你就不能长点记性?”其实孩子做了20道题,只错了1道。你看,我们的眼睛对那19道正确的题目都视若无睹,偏偏盯着一道错题不放。上来就批评指责,那19个正确仿佛天经地义,孩子的努力全部被抹杀了。慢慢地,孩子也学会用这种眼光看待自己,总盯着自己的错误,抹杀自己的努力,忘记了那正确的大多数。本来做得很好,却一直生活在沮丧之中,这会导致孩子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的倾向。

复习,只有保持从容与平静,才能找出最佳策略,并且复习得踏实到位。过度焦虑会影响考试的发挥,因此,不要把孩子紧张与否当作衡量学习态度的标准,关键要看孩子做了什么,效果怎样。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